蓝剑沙,最不像慈鲷的三湖慈鲷,不仅如此,它的行为也大异其趣,可说是最喜欢集体行动的坦湖慈鲷了,不但同种聚集还会和其它同属甚至是相近的Paracyprichromis属的鱼相混而形成一大集团,因此在人工饲养中是最适合群养、混养的慈鲷。
学名: Cyprichromis
蓝剑沙种类:共有4种,
C. leptosoma(最常见、最多变异)
C. pavo(孔雀蓝剑沙)
C. microlepidotus(细鳞蓝剑沙)
C. sp“leptosoma jumbo”C. zonatus”zebra”(斑马剑沙)
环境: 空旷的水域,底部为石块儿
身长:C.leptosoma约9cm其他约12cm,人工饲养下可达14cm
食性: 浮游生物、小动物,人工饲养可用薄片,小型鱼颗粒或者丰年虾。
水质: 23-27摄氏度,硬水15dh,PH7.5-9
饲养: 100公升以上,可有沙子及扁石块,但要保留中上层空旷,要加盖以防跳出。
性别: 雄鱼颜色较鲜艳,雌鱼则多为灰褐色。
习性: 习惯聚集成群行动及觅食、繁殖但母鱼常多于公鱼,个体数目可能超过10000只,静止时多以头朝下贴近石块表面或鱼缸壁,多余中上层活动。
繁殖:口孵繁殖,采集体求偶交配,发情公鱼通常会在水体中聚集形成三度空间的领域区,和其它不同种的蓝剑沙群彼此相距1公尺以上,同种的母鱼会受到吸引并在水中和群中的公鱼交配,公鱼在母鱼身旁弯曲身体并张开鱼鳍(特别是腹鳍),腹鳍末端有黄斑会吸引母鱼去咬,雄鱼也可因此排出精子,且黄斑也可能引导母鱼在水中产卵的位置,接下来公鱼会游至母鱼后上方以完全伸展的嘴轻推母鱼,母鱼即开始产卵并到退回去将卵拾起,公鱼再因母鱼推咬而排出精子,重复数次之后母鱼会游至繁殖群边缘,而后再度被引领回繁殖群中再度产卵,产完卵的母鱼会离开并和其它口孵的母鱼组成群体,大约经过3周后所有母鱼同时释出子鱼,子鱼很快在水面聚集成一大群而成长。
蓝剑沙喜欢集体行动,在人工饲养中也是最适合群养、混养的坦鱼,他们的群体可能有三种形式:觅食群-主要由成熟母鱼及尚无领域性的公鱼(同种或不同种);繁殖群-靠近岩石表面,由占有领域的公鱼和准备产卵的母鱼组成(同种);孵育群-由口孵的母鱼组成(同种较常见)。
在水族箱里,由于他们常以直线方式运动,所以大一些的缸子是较好的选择,最好能超过100公分,深度则较无限制,但缸子上需要加盖以免受惊扰或被追赶的蓝剑沙跳出。若进入繁殖状态则可置于较小的缸子,可避免发情的公鱼驱赶其它未成熟个体并方便管理,但成鱼通常不会吃幼鱼,因此可以任母鱼自行口孵而不用隔离,也不用采人工孵化以免因采子时机不对而造成损失,养一大群是最好的饲养方式,但雄鱼的体色可能需要较低的水温才能显现,所以尽可能保持在22~24℃。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1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