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阴天尽量不要肥水。
连续阴雨天小龙虾池塘怎么管理?
阴雨天虾塘特征
1、有毒有害物质持续累加;水体的新陈代谢持续进行,往水里的排泄物没办法得到紫外线杀菌,而植物的光合作用长期较弱,也无法及时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势将导致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沉积累加!
2、阴雨天,光照弱,藻类光合作用不强,池塘溶解氧不足,池塘容易出现倒藻情况。倒藻后很难补肥,等到晴天的时候,有机质多的池塘,很容易出现泥皮大量滋生的情况,给青苔提供生长温床。天晴后最容易造成爆发。
3、连续阴雨天,突然出现太阳天,温度比较高,湿度大,天气闷热,气压低。溶氧降低,同时,小龙虾应激大,造成免疫力下降,易发病。
4、有害细菌(尤其是弧菌)大量繁殖,造成小龙虾细菌感染,易发病。
5、底层有机质如稻梗等分解慢,底质环境不好。
科学投饵抢先机
降雨后,小龙虾池水质差,虾苗抵抗力较差,即使阴雨天气,如果水温起来后应该及时投喂。冬季实践证明,虾苗在4℃时可以开口摄食,因此开春回温后即可开始投喂。小龙虾饲料乱象横生,请选大厂饲料。参考投喂量为放苗重量的2-4%,之后根据虾苗的吃食情况逐渐加料到放苗重量的10-12%。一天可投喂1-2餐,选择投喂2餐的客户上午9点前投30%,下午4点后投70%;选择投喂1餐的客户下午4-5点投喂;阴雨天投喂量减半。
判断小技巧:投喂量控制标准,以“水不浑、下风口无断草、小龙虾无空肠、食窝有剩料”为准,每天巡塘注意观察以上4个指标,以判断投喂量是否合适。
调控水质,修复环境
频繁降雨会将大量的泥沙带入虾池,使透明度下降,水温下降,pH下降,池塘“泛底”,易引发藻类大量死亡和水质恶化,不利于小龙虾生长。应加强水质调控,修复养殖环境,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1.加强增氧。晴天定期肥水,增加藻类丰度,龙虾上草需投放增氧剂或投放增氧型底改。
2.维持良好藻相。频繁降雨会造成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致病菌滋生。长期阴雨天,应该抓住间隔天气较优的机会,及时使用全溶速溶的水产专用肥,培育良好藻相和菌相。只有这个时候降低水体透明度,维持池塘肥度,才能保证开晴后青苔无法泛滥。
3.预防水草腐烂。频繁降雨,虾池水位上升,水体易混浊,加之长期阴雨天,水体溶氧量低,底质易恶化,水草极易烂根,降雨后适当降低水位,对水草过密的要及时捞出一些,保持30%~40%的水草覆盖率。
4.及时改底。阴雨天气,池塘有毒有害物质得不到降解后,容易沉积底部。小龙虾本身就为底栖生物,对底质要求最高。应定期使用强氧化性底改,消除底部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可以配合生物底改,增加底部有益菌的数量,抑制厌氧有害菌的繁殖。
强化体质,防控病害
1.降低应激反应。雨中、雨后水温、pH、溶解氧等变幅过大,会引起小龙虾应激反应,降低抵抗力,如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病害。因此,雨中、雨后应及时全池泼洒“抗激灵”,在饲料中添加维C、三黄散等提高免疫力的制剂,以提高小龙虾免疫力,提高在恶劣气候下的抗应激能力。
2.防寄生虫病。低温阴雨天更有利于钟虫,累枝虫等寄生虫繁殖,雨后天晴选择施用安全浓度大、针对性强的杀虫药,严禁使用强刺激性杀虫药。
3.做好消毒工作。频繁降雨后导致大量外源水及地表径流水进入虾池,带来各种有机质及致病菌,特别是嗜水单胞菌易大量繁殖,应及时使用高效低刺激的消毒药物对龙虾池水体进行消毒处理。
4.做好无害化处理。及时打捞死虾,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生石灰无害处理等
5.做好补钙工作。初春即使阴雨天气,温度提升后依旧是小龙虾生长的重要阶段,刚刚出洞的虾苗最需要池塘中钙镁元素的补充,增加其免疫力。促进顺利脱壳。建议初春10天左右补钙一次,随着温度提升应该缩短至7天补一次。
规范养殖管理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小龙虾池塘管理尤其是持续阴雨天的管理是整个龙虾养殖盈利的关键。在降雨过后恢复生产的关键时期,要规范养殖管理,尤其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小龙虾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找原因,快处理。及时捞出患病小龙虾,检查症状,咨询专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养殖小龙虾前池塘如何做好肥水?
小龙虾池塘挖好之后,在放虾苗前,我们都要先把虾塘肥水养起来,前期可以放一些有机肥比如:鸡粪、猪粪、牛粪等,最好是氧化之后最好,除了放有机肥,我们也可以:使用米糠+花生渣(各5斤/亩)+粉料(2斤/亩)+六抗培藻膏(每亩2~3斤)+乳酸宝(按说明用量再加三分之一)+红糖(每亩3~5斤)+干净水(以上总用量的3倍)混合搅拌密封发酵10~15天。
使用前加入特力钙和酵素钙肥(用量根据池塘大小按说明用量,若提前加入两者混泡24小时后,效果更佳)混泡泼洒,一个星期后,水色变得很漂亮,透明度在20~30公分左右。
需注意的是,泼洒以后增氧机24小时要打开,让水体流动。同时,泼剩下的可加入乳酸宝进行发酵再少量多次的追肥。
若想水色转为绿色,肥水中途可加入绿藻源、藻健康、酵素动力、光合美;若想重点培育轮虫、红虫等作为天然饵料,可泼洒一些多维类的营养产品,如金多维、酶解多糖、金肽康。在肥水的15天中,每一个星期(或4~5天左右)泼洒酶解多糖,可以培养红虫、轮虫等,还可提高对虾的抗应激能力,长势理想。
新小龙虾塘需要肥水吗?
需要!
对于小龙虾养殖而言,其实其肥水工作重心都在放苗前,提前肥水,既能给小龙虾提供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还能控制青苔的蔓延,促进寄生虫、藻类的生长。而且很多养殖户习惯在放苗前投放螺蛳,放苗前肥水恰好能为螺蛳提供丰富的饵料,螺蛳长得好,便成为小龙虾的优良饵料,一举两得。
小龙虾养殖用什么肥好?
我们常见的基本就是化肥、有机肥(粪肥)和生物肥这三种。很多养殖户图便宜都选择了化肥,可是水虽然肥得很快,可是清的也很快,用的多了反而会败坏水质,致使一些有害藻类生长起来;有机肥肥水效果也是可以的,但是它弊端也是很直观的,操作不当容易滋生虫子,处理起来很麻烦,可能藻类生长的还没虫子快,反而把水搞得更瘦甚至出现白浑;生物肥是现在我们主推的肥水方式,没有危害,而且肥效持久种类多,效果稳定,并且可以是藻类充分吸收利用的。
龙虾养殖池塘肥水有哪些常见误区?
今天给大家带来虾塘肥水的一些常见问题,虾农朋友们不妨看看,在养虾的过程中多加注意,避免走入误区。
问题一
Q:肥水的结果是pH值升高,不肥水又没有浮游生物,既影响幼虾生长,又影响水质环境,水质到底应该何时处理、怎样处理?不肥水直接放虾苗有什么后果?
A:合理安排肥水时间,掌握肥水特点和规律,对指导养虾很有意义。根据养殖经验,在肥水初期,约施肥后第3-4天开始,由于单细肥藻类迅速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二氧化碳,引起酸碱度(pH)升高,有时达到9.5,甚至更高。但到第15天以后,逐渐下降,到第20天左右,pH值降到8.3左右。这个pH值,最适宜虾生长。这个时候的水色、透明度和浮游动物都处在最佳状态,最适放苗。因此,施肥时间应安排在放苗前20天左右。不经肥水的池塘,池塘浮游生物量少,不利于虾生长。
问题二
Q:虾塘施肥后,水肥不起来。一旦肥起来,很快又变清,反反复复,很难培养藻类。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A:经了解,许多虾农为了“彻底”毒塘,将养殖水体中所有的敌害生物(包括鱼和白虾)、细菌、病毒、病原体杀死,防止虾病发生,采用了全水体消毒方法。养殖水体有多深,就用多深水体消毒。这种毒塘的目的和愿望是好的,但效果适得其反,副作用大,弊大于利。在杀死敌害生物及各种病原体的同时,池中各种有益生物,如浮游动植物和益生菌也被杀死,这些生物被杀死后,水体变透明,变清。在这种水环境中,藻种已经很少了。没有藻种,当然就没有繁殖藻类的亲体。这就是施肥后水难肥的原因。这种水体由于藻类少,即使培养一定水色和透明度,也不持久,所以水色反反复复,很难肥水。
问题三
Q:肥水应该用什么?
A:不少虾农用花生麸、米糠和生鸡粪等肥水,这些肥水物均不易溶于水,不易被单细胞藻类吸收和利用,沉积池底后会腐烂发臭,污染底质,留下隐患。使用鸡粪肥水前必须在鸡粪中添加益生菌彻底腐熟,有条件的客户还可以用鸡粪发酵粪水,使用前将粪水经纱布过滤后再使用,不用粪渣。
使用哪些物质肥水,应由池塘底质状况决定。一般来说,泥质和沙泥质池塘,直接用无机肥效果最好。沙质底、高位池和铺地膜池塘、肥水时困难些,可用无机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
问题四
Q:既然培水是为了培养浮游动物给幼虾吃,那我直接喂配合饲料,不注重肥水不可以吗?而且水越清不是越不容易出问题吗?
A: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肥水最重要作用之一,是增加氧气。池塘通过肥水,改变了水色和透明度。而水色和透明度主要是由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凡养过虾的人都知道,天气好,不下雨,虾不容易发病。相反,若是阴雨天,特别暴雨或台风天气,虾最容易发病。虾发病原因很多,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以上天气来临时,浮游植物光合减弱,供氧量自然减少。因此,浮游植物是稳定虾池生态环境的核心,是保持池塘生态平衡的主力军,这些作用是无法用配合饲料取代的。
问题五
Q:实践中最危险的水质是什么样的?
A:最常出现的不正常水色有两种:一是突然变清看到池底;二是变浊水,呈乳白色。引起原因主要是天气突变,或是缺氧,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或是浮游动物暴性繁殖,大量摄食藻类所致。处理方法如下:
如果是水突然变清,应及时排走10-20厘米水,再加进10-20厘米水;如果隔离虾塘水质好,虾生长也正常,可接3-5厘米高度的水过来。这些措施可补充藻种,方便肥水。抽完水后,应立即施肥。如果是乳白色浊水,可采用如下措施处理:(1)用些消毒药物,杀死部分浮游动物,但所用药物浓度以虾安全为前提;(2)停止喂料1餐,目的是让虾饥饿,抢食部分浮游动物;(3)换水5-10厘米;(4)立即施肥。施肥时,应在晴天上午进行。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1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