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池塘养殖 » 小龙虾虾塘水中藻类介绍

小龙虾虾塘水中藻类介绍

作者:尘风发布:2019-07-31 2:33:25阅读:6,559次

小龙虾虾塘水中藻类介绍

  农民养虾不看水,

  一味追求水草好。

  忽略水中藻类多,

  净化水质还补氧。

  小龙虾虾塘相对于鱼塘或者其他养殖塘,经常被养殖户提及的一个管理工作是:肥水!肥水!肥水!究竟什么是肥水?肥水的意思就是培藻,培养一部分水中的藻类让它大量繁殖,我们叫培藻,也叫肥水!我们经常谈的“水色”也就是水呈现给我们肉眼的水的颜色,水的颜色基本能反应水中藻的多少、种类,我们称为“水色”。

  小龙虾塘经常被养殖户提及的肥水工作,为何在虾塘频频发生,也就是说我们的虾塘水容易瘦,经常需要肥水!那就是因为小龙虾塘自身环境引起的水容易发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小龙虾塘水草比较多,吸收了水中大量的肥性和营养,导致了水难肥。

  第二、小龙虾塘口相对于鱼塘来讲,水位浅,以及单位塘口承载水生动物量低,产生的粪便少,投喂低,这些代谢产物量并不多不足以让水如同一样的长期稳定比较肥的繁殖。

  第三、许多养殖户在建设小龙虾塘的时候根据小龙虾习性,在塘口设计不同的田坎,降低了水的流动性,阻碍了藻类生长。

  这种藻它带来的实际效益是什么?对一个小龙虾塘来说,需要一个好水才能养好虾,通常形容水肥活嫩爽,是形容水中藻类的生长状况,这种藻类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但是无数个它在水中,最后形成了我们眼睛所见的水色!根据水色可以判定水中藻的多少和类型。

  这种藻,一是白天光合作用对水释放氧气;二是吸收和转化水中的悬浮颗粒,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三是这种藻的密度,决定一个水的肥的“程度”当密度大量增大了,水透明度会被降低,也就是水太肥!但是当一个水由于很瘦而出现悬浮颗粒多的混浊现象的时候,也代表水瘦,这个时候的藻类,对水发挥净化作用明显,通过肥水可让低透明度的混浊水变清,提高透明度。

  这种藻是小龙虾幼苗的开口料以及成虾必要所需的营养物质。小龙虾在水中生存,24小时都在吸收这种藻类,补充自身必需的营养,这种藻类物质组成主要含蛋白质,是良好的小龙虾天然饵料。

  结语

  水中藻类主要的作用,一是白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二是净化水质;三是小龙虾的天然饵料。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22400.html

  • 友情链接

    Warning: require(/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includes/theme-previews.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settings.php on line 198

    Fatal error: require(): Failed opening required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includes/theme-previews.php'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72/lib/php') in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settings.php on line 198

    Fatal error: Uncaught Error: Call to a member function set() on null in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includes/l10n.php:856 Stack trace: #0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includes/l10n.php(959): load_textdomain('default', '/www/wwwroot/li...', 'zh_CN') #1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includes/class-wp-fatal-error-handler.php(49): load_default_textdomain() #2 [internal function]: WP_Fatal_Error_Handler->handle() #3 {main} thrown in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includes/l10n.php on line 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