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池塘养殖 » 池塘养殖小龙虾怎么净化水质?

池塘养殖小龙虾怎么净化水质?

作者:尘风发布:2019-09-19 1:49:26阅读:5,097次

  在龙虾养殖池中,过高的pH值会使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腐败菌的分解作用受抑制,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过程变慢,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引起浮游动植物死亡,使水体缺氧,致使龙虾死亡。那么PHP多少才适合养殖小龙虾呢?

池塘养殖小龙虾怎么净化水质?

  小龙虾养殖水质管理的七个维度?


  水位控制


  小龙虾的养殖水位根据水温的变化而定,掌握的原则“春潜、夏满”的原则,春季一般要保持0.6米—1米,浅水有利于水草的生长,螺蛳的繁育和幼虾的蜕壳生长,夏季温度较高适合,水深控制在1-1.5米,有利于小龙虾度过高温季节。水位应按照季节变化及水温、水质状况及时进行调整,适时加水、换水、施追肥,做到“肥、活、嫩、爽”使池塘中经常保持充足的氧气和丰富的浮游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水质环境。


  溶氧


  一般小龙虾养殖溶氧量保持在3-4㎎/L以上,一旦低于2mg/L将会引起小龙虾缺氧浮头,浮头的小龙虾会上岸或者上草,水中的溶氧量是影响小龙虾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溶氧充足,水质清新,有利于小龙虾的生长和饲料的利用。一般遇到恶劣天气及水质严重变坏适容易出现低溶氧,应及时更换新水和充氧。


  调节PH值


  池塘中PH值保持在7.5—8.5之间,建议泼洒生石灰水,用量一亩深水每亩10kg,同时可以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浓度,可以促进小龙虾蜕壳生长。


  适时换水


  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般每7天需要换1次水,高温季节每2-3天要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25%,以此使水质能保持 “肥、活、嫩、爽” 。每次换水不易过多,以防虾出现应激反应或者虾池营养物质的流失。


  氨氮值


  氨氮是无机营养盐的一种,指的是一种在水体中以游离氨和铵离子形式存在的氨。作为优质的养殖水体,需要将非离子氨的浓度控制在小于0.02mg/L。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作为优质的养殖水体,需要将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控制在小于0.2mg/L


  水色调控


  优质养殖水体的水色一般呈茶绿色、茶褐色、淡绿、翠绿和黄绿色,这样的水体基本能保持 “肥、活、嫩、爽”。水色主要是由水中的藻类、浮游生物、有机质和泥沙颗粒等决定的,其中藻类的种类和多少对水色起主要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藻对水色调控起到关键性作用。


  养殖小龙虾日常水质该如何管理?


  在养殖小龙虾的时候,日常的水质管理是很关键的,所以在平时一定要观察池塘当中的水位高低,根据水温的变化调节。要根据之前厦门的规律来进行,在春天的时候,水位保持在0.6到1米左右,繁殖的生长会更加有利,内部的螺蛳繁殖和幼虾的蜕壳也能够做得更好。但夏天的时候水的温度比较高,所以水面上要保证在1到1米五左右,能够帮助它度过温度比较高的夏天。


  在冬天的时候,很想让它安全的越过冬天,在池塘内的水位一定要保证在1米5左右这样小龙虾就不会被冻坏,那对于小龙虾的生长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当天气过冷或者过热的时候看,如果想要预防极限温度的出现,就要把池塘内的水加深一点,让池塘底部的水温就能够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对于小龙虾的生长就会更加的有利。


  池塘内的溶氧量也是很关键的,在虾池当中,氧气的含量要保证在每升四毫克左右,居然这样对于它的生长会更加有利,如果溶氧量比较低,低于1到2毫克每升就会让龙虾缺氧,出现窒息的情况。将预防缺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的换水,而且还要定期加入一些新水。每年5月份之前和9月份以后的春秋两个季节,10到15天的时间就要换一次水品能换水的量,在吃堂内部总量的1/3左右。


  进入五六月份的时候,要隔6到7天就换水一次,7到9月份的时候温度会比较高,相隔2到3天就要换水一次,而且换水的量要保证在去岛内的30%左右,这样水质能够保证生活还能够有更多的很容氧量。池塘内部的水要保证透明度,在35公分左右,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要再池塘内部深水处的地方,装一个增氧机,在适当的时候开启,池塘内部的氧气溶量就会增加。


  新小龙虾塘需要肥水吗?


  对于小龙虾养殖而言,其实其肥水工作重心都在放苗前,提前肥水,既能给小龙虾提供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还能控制青苔的蔓延,促进水草、藻类的生长。而且很多养殖户习惯在放苗前投放螺蛳,放苗前肥水恰好能为螺蛳提供丰富的饵料,螺蛳长得好,便成为小龙虾的优良饵料,一举两得。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2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