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不断接到小龙虾养殖场及养殖户的求助,经现场或电话诊疗,发现现阶段小龙虾养殖面临的主要病害是肠炎,占同期病害比率的70%左右。肠炎本身容易引起死虾,而且导致体质减弱,容易诱发其他疾病,造成养殖损失。
一、小龙虾肠炎暴发的原因
1.投喂不足。随着养殖周期的拉长,小龙虾规格逐渐变大,池塘承载力逐渐趋向较大负荷,但多数池塘投喂量仍然偏低,小龙虾因为摄食不足而四处寻找食物,活动量加大,此时常出现水浑和夹草现象。长期投喂不足,是导致肠炎的根本原因。
2.忽视内服。近年来虽然随着小龙虾养殖技术的普及,养殖户关于内服保健的意识有所增强,但仍有部分养户忽视、不重视内服工作,或者说不提前采取有效的内服方案,从而达不到预防的效果。
3.池塘环境恶化。进入2019年以来,山东极度干旱,省内多座水库甚至干涸、露底,少有的几次降雨雨量极少,且多为雷电强对流天气,造成小龙虾不断应激,影响小龙虾摄食,其背后原因是改底不足导致的。此时改底频率应缩短至5~7天/次。此外温度升高(20~30℃),易于有害菌的滋生和繁殖,改底消毒等常规工作做不好,更易引起病菌的暴发。病从口入,摄食到病菌滋生的饵料更易导致肠炎等病症的发生。
4.行情不好,不舍卖虾。今年五一节过后,小龙虾价格暴跌,尤其放苗规格较小的池塘,小龙虾尚未长成,存塘量还不断增加,价格又一天比一天低,多数养户不甘心,此时不舍卖虾,又想节省成本降低投喂,从而加大肠炎现象的出现,并为疾病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二、原因总结
今年小龙虾苗种价格走俏,多数养户放苗偏晚(集中在4月15日以后),造成小龙虾养殖周期相对缩短,且多数虾塘不达上市规格。同时,初夏以来成虾行情断崖式走低,但存塘量却逐渐增加,多数放晚苗养户再次惜本降低投喂,怀揣侥幸心理,等高价不舍卖虾。
然而,初夏正是气温回升,有害菌滋生繁殖,池塘底质开始恶化的时候,而此时小龙虾体质更是在投喂不足情况下受到影响,再加上预防内服意识不足或内服产品选择不当,高存塘池塘发病风险增加,最先表现的就是肠炎病的发生。
三、小龙虾肠炎暴发后的对策
1.降低存塘量,疏虾预防初夏龙虾瘟
随着养殖时间的加长,池塘的承载量加大,逐渐趋向最大负荷,小龙虾活动空间逐渐变小,高密度拥挤状态对于小龙虾也是一种应激。为了预防肠炎等疾病的暴发,不管行情多低,都应当及时卖掉部分成虾,降低存塘量。一般老塘起捕量(连续5天)低于1.5kg/亩可停止起捕;新塘出虾达75kg/亩可停止起捕。
2.改善环境
随着小龙虾摄食量的增加,残饵粪便也逐渐增加,较长时间的养殖导致池塘底质逐渐恶化。同时,五月气温也适合有害菌的滋生和暴发,此时,做好改底消毒工作尤为重要。建议虾蟹底毒清5亩/袋(5~7天/次),虾蟹康消毒3亩/瓶(7~10天/次)。
3.加强投喂
初夏是小龙虾高产的季节,同时也是疾病高发的时期,加强体质是预防虾病的核心,体质主要体现在投喂上,投喂体现在适量足量投喂高档次饲料。目前,对肠炎的预防和缓解方案就是投喂足量适量的优质饲料,保证小龙虾肠道饱满。
4.内服预防
养殖进入了高产阶段后,在保证足量投喂的情况下,只要不发病,池塘就能保证盈利。初夏小龙虾养殖重点工作就是病害防控工作,除定期解毒抗应激、调控改善环境外,增强体质尤为重要,加强内服护肝败毒素、免疫肝宝等护肝保肝类药物,可有效增强小龙虾免疫力、抗应激能力,保肝护肠、降低发病率。建议每隔两三天用一次护肝败毒素、免疫肝宝拌饵投喂,每包拌小龙虾成品饲料20kg,不投喂的虾塘可每7~10天每米水深泼洒包被Vc3亩/袋,可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2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