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小龙虾养殖新闻 » 福寿螺入侵 哪些方法可防控?戳这里!

福寿螺入侵 哪些方法可防控?戳这里!

作者:尘风发布:2022-11-28 14:51:51阅读:838次

│徐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入侵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为外来水生生物入侵机制及生态影响评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等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范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福寿螺入侵 哪些方法可防控?戳这里!
│房苗│

博士,研究方向为入侵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为外来水生生物入侵机制及生态影响评估。

在外来入侵的水生生物名录中,福寿螺“榜上有名”。它们繁殖能力强,可在水域中大量产卵,在河流、农田、沟渠和池塘等水环境旁,经常能发现一些椭圆形或者圆球形的粉红色物体粘附在离开水面的管道、石块、水生植物、田埂或木桩上,每一个这样的“椭球”就包含着数十至数百,甚至上千个福寿螺卵。

福寿螺是从何时入侵广东,它们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应该如何防控?带着问题,记者找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徐猛博士和房苗博士来解答。徐猛指出,福寿螺自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是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经济危害。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现已形成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针对福寿螺的防控措施。

四大“罪状”

Q《海洋与渔业》:福寿螺从哪里来,会引发哪些危害?

A徐猛:福寿螺又名苹果螺、大瓶螺,为中腹足目、腹足纲、瓶螺科、瓶螺属的两栖淡水贝类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现已在全球范围内对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威胁。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委员会将其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福寿螺入侵 哪些方法可防控?戳这里!
▲&nbsp福寿螺卵

福寿螺入侵 哪些方法可防控?戳这里!
▲&nbsp福寿螺

1981年,福寿螺作为一种经济食用动物被引种到广东省中山市,后因食味不佳及市场化失败,遭弃养并迅速扩散。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繁殖力高和缺少天敌等原因已在我国南方多省建立了自然种群,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也将其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

福寿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水稻等作物造成严重经济危害。福寿螺能大量取食水稻秧苗,我国南方主要省份每年大约有上百万顷面积的水稻遭受福寿螺不同程度的危害。据报道,2006年全国水稻受福寿螺危害面积超过450万亩,仅在广西就有250万亩农作物受害。在福建等省份的福寿螺重灾区,水稻单产减少3~5成。全国每年用于防治水稻福寿螺的农药费用估计接近或超过20亿元。除水稻外,福寿螺对于茭白、菱角、慈姑、紫云英、空心菜、芡实等作物和蔬菜也有较大危害。二是破坏水生生物多样性。福寿螺与本地螺类竞争资源,导致本地种减少或消失;福寿螺食性杂,可取食大型水生植物、浮游藻类、附着性浮游生物、无机及有机碎屑等,干扰或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三是福寿螺排泄物影响水体环境。福寿螺食量和排泄量都很大,其大量的排泄物会导致水体氨氮、硝态氮和溶解性磷酸盐含量上升,溶解氧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下降、改变水体理化性质和水体微生物含量,影响生态系统功能。有证据表明,福寿螺通过改变水体性质抑制本地物种的生长,而福寿螺的高耐受性和抗性使得自身受影响较小。四是对公民健康的影响。福寿螺是引起人类嗜酸性脑膜炎的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在我国浙江、北京、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已有因食用福寿螺引起嗜酸性脑膜炎群体发病事件。

福寿螺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Q《海洋与渔业》:福寿螺为何大爆发,有哪些驱动因素?

A徐猛:一是福寿螺的繁殖能力惊人。它的寿命受水温和食物丰富程度影响,一般为2~5年。性成熟的福寿螺交配时,雄螺爬于雌螺壳上,雄螺阴茎鞘翻出插入雌螺雌性孔中,交配时间长达2~4h,交配完成后,受精在体内进行,这种精准的交配策略,致使它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此外,在福寿螺自然种群中,雌螺的个体数往往多于雄螺,每个雄螺可以多次与不同雌螺交配,保证了其种群的不断壮大。福寿螺一般1年可生产2~3代,幼螺3-4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具有“三世同堂”现象。

二是福寿螺的食物来源多样,忍饥挨饿能力强。当食物比较充足时,福寿螺会优先取食营养含量较高的食物,偏爱植物比较幼嫩的部分。福寿螺不仅可以以浮游和大型植物为食,而且也可以以水生昆虫、甲壳类、小鱼等充当食物,这为其快速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保障。福寿螺具有独特的消化系统,体内各消化酶高效协同地发挥作用,使其对食物具有更加充分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即使在极端饥饿状态下,福寿螺还可以通过残杀同类、取食螺卵或摄食一些水生动物的腐尸加以应对。此外,福寿螺的耐饥饿能力也很强,即便在没有食物的条件下,39%的个体也可以存活6周,少部分甚至能够持续存活20周。

三是福寿螺具有较强的抵御不利环境的能力。福寿螺在我国存在二次或多次被引入的情况,基因的变异较大,螺体表观性状的可塑性较强,因而对于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潜在适应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福寿螺的入侵力,加上我国华南地区适宜的气候,丰富多样的水体环境,这些都为福寿螺的成功入侵提供了独特的气候和资源保障。福寿螺具有应对低温环境的能力,比如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它可以通过降低新陈代谢,以冬眠的方式来应对不利的低温环境,也可以通过体内某些特定物质(甘油、糖类等)的积累来增强自身的耐寒性。因此,在我国福寿螺存在进一步向寒冷地区扩散的风险。在温度过高的夏季,福寿螺可以通过发达的运动器官躲避到茂盛的水草下面或爬行至深水区,亦或通过夏眠的方式来应对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在干旱的季节,不同大小和生理状态的福寿螺可以在无水或干旱条件下休眠存活3-29个月不等,甚至连刚孵化不久的幼螺也能够在干旱的威胁下,8天之后依然能够维持50%以上的存活率。此外,福寿螺既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新陈代谢水平以降低能量的消耗来应对干旱,也可以通过螺体丧失一定水分,提高自身的渗透压来阻止体内水分的进一步丧失来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

房苗:福寿螺的生长对水质没有苛刻的要求。在清洁和溶氧较高的水体中,福寿螺可以通过鳃进行呼吸;在含氧量较低的水体中,福寿螺可将肺部吸管伸出水面进行气体交换。有报道称,福寿螺在几乎无氧的水体中仍能存活一段时间,且水质短期变坏不会对其产生明显的致死效应,它对水体中的酸碱度适应能力也很强。与此同时,福寿螺对来自天敌的威胁较为敏感。当遇到天敌时,成螺会快速把自己埋在泥土中藏起来,而幼螺往往选择快速的逃逸,这种策略大大减轻了自身的伤亡,加上卵块的红色警戒色和含有的化学神经毒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天敌的威胁。总之,福寿螺独特的繁殖特性,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耐受性为其种群的扩散和爆发提供了很强的生态优势。

复合方法防治

Q《海洋与渔业》:针对福寿螺有哪些防控措施,有何建议?

A徐猛:目前,我国对福寿螺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在这些防治手段中,化学防治是最常用的方法,效果也最为明显,但会造成水体污染,使用成本也高。常用的药物包括四聚乙醛、杀螺胺、五氯酚钠、贝螺杀、百螺杀、密达、百螺敌、硫酸铜,这些药物能较快地杀灭福寿螺,但是都有缺点或严重的副作用。例如五氯酚钠的毒性和残留性都很强,长期摄入受其污染的水源会致癌致畸;贝螺杀对非靶体的鱼类、青蛙等水生生物也是致命的剧毒物质,控制不严的情况下极易污染水体;百螺杀、密达是进口药,成本较高;百螺敌药效慢,需要苗前施放;硫酸铜则是重金属盐,对水体有污染作用。

房苗:常用的农业防治方法包括采用水旱轮作,如将水稻田改作菜地,福寿螺会缺水窒息死亡。每年冬季,通过整理沟渠,清理淤泥,将准备越冬的福寿螺暴露在空气中,经阳光暴晒、低温侵袭和缺水窒息,可有效降低福寿螺密度。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捡拾、诱集、捕杀福寿螺,收集福寿螺卵块。优点是无污染,但效率不高,人工成本较高。

生物防控方面可以采用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生态模式,利用青鱼、鲤鱼、中华鳖、鸭子取食福寿螺的特点,可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福寿螺的转化也是生物防控较好手段之一,如尝试规模化利用螺肉作为饲料,或利用螺卵提取虾青素作为观赏鱼的着色饲料添加剂等,但转化效率可能不高,成本不低,现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植物灭螺剂的筛选和提取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实验研究表明,五爪金龙、血水草等提取液对福寿螺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但植物提取液相关生产工艺并未形成,且成本也可能较高,暂时无法大范围推广使用。直接采用茶粕代替化学药物防控福寿螺,也是江西等地常用的生物防控手段之一。

徐猛:针对现行的防治方法及效果,建议采用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并重点发展福寿螺生态调控技术。充分利用鱼、鸭等对福寿螺的捕食作用,探索一种能够控制福寿螺蔓延和减轻危害的科学有效的稻田(水体)-鱼(鸭)-福寿螺生态调控技术。

下一步,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应加快步伐,开发更多实用的福寿螺防治与利用技术。一是福寿螺应急控制技术研究。挑选高效的防控药物,并尝试研发高效、经济、环保和适用性广的化学灭螺新技术。二是福寿螺植物灭螺剂的筛选。对自然界中有杀螺作用的植物提取化合物进行广泛的筛选,选择有效的植物杀螺剂,尝试开展相关生产工艺。三是开展福寿螺螺肉利用、螺卵着色、多功能纤维素酶EGXA、抗菌肽等方面的研究,尝试开发利用福寿螺资源,“以用促控”。

最后,建议政府加强对各种外来物种的引种和养殖监管,防止逃逸扩散;对野外捕获的外来物种或观赏性外来物种,健全制度以严禁随意放生或丢弃;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外来物种的危害防控意识。

│延伸阅读│
如何区分福寿螺和常见食用螺

福寿螺雌雄异体,个体较大,有完整的螺旋形贝壳。贝壳呈黄褐色,表面光滑。螺体右旋,贝壳近似圆盘形,有5~6个螺层,体螺层膨大。雌螺壳口单薄,外唇直或略弯,厣周缘平展;雄螺壳口增厚,外唇向外反翘,厣外缘的中部略隆起,上下缘向软体部凹。

中国圆田螺在中国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中型个体。壳质薄而坚固,外形呈宽圆锥形,有6~7个螺层,皆外凸,各螺层高、宽度增长迅速。壳顶尖锐。壳面呈黄褐色,光滑,无肋,具有细密而明显的生长线。壳口卵圆形,周缘完整,具有黑色框边,脐孔呈缝状。厣角质,卵圆形,黄褐色,具有明显的同心圆生长纹,厣核靠近内唇中央。

中华圆田螺主要分布于北方各省区,贝壳较中国圆田螺稍小。壳质蒲而坚硬,外形呈卵圆形。有6~7个螺层,各螺层在宽度上增长迅速;螺旋部较前种宽而短,体螺层极膨大。壳顶尖锐。壳面呈黄褐色或黄绿色,光滑,无肋,具有明显的生长线。壳口卵圆形,周缘完整,具有黑色框边,脐孔呈缝状。厣与中国圆田螺相同。(出处:海洋与渔业杂志&nbsp&nbsp李易珊)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15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