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ion add_my_code() { echo ''; } add_action('wp_head', 'add_my_code');/***/ 海缸百科_海水水族生物品种大全_海水鱼、珊瑚、脊椎动物、海生植物的饲养和造景 - 鳌游水族

海缸百科_海水水族生物品种大全_海水鱼、珊瑚、脊椎动物、海生植物的饲养和造景

位置: 首页 » 海缸百科_海水水族生物品种大全_海水鱼、珊瑚、脊椎动物、海生植物的饲养和造景
  • 红海“绝代双吊”上篇-紫吊

    紫吊是红海最有代表性的物种之一,属于Zebrasoma 家族,这个词源来自Zebra ( 斑马)+ SOMA( 身体),意思是斑马纹的身体,但在实际上我们通常把这类鱼根据形状归外高鳍刺尾鱼(俗称帆吊) 在帆吊这个家族成员中,他们通常有圆圆的身以及长长的嘴;背鳍和臀鳍张开呈帆状,背鳍第5-7条鳍条比其他鳍条更长;帆吊的所有成员都具有圆弧形的身体轮廓,帆可以随意收缩,然而帆又是被攻击的主要地方,如果有几个紫吊一起打群架,一般不打脸,而是打它的帆,不过这个帆被打散之后经过几天的疗养很快就会长回来,所以万一有鱼友收到轻微被打散的紫吊,也不用担心,几天就可以恢复的; 它的身体是高贵的紫色到深蓝色,尾鳍是亮黄色,其学名也来自此(xanthurum 就是黄尾巴的意思);我们曾经在2019年捕捞到了一个白色尾鳍紫吊,于是很“好心的”把它放到珊瑚缸,两年之后,令人遗憾的又变回了普通的紫吊(变黄了),它的脸上布满了斑点(麻子)和网状斑纹;尾柄的两侧都有一个类似“手术刀”的倒刺,是它的主要攻击武器,在不使用刀时,刀会折叠成沿着缩进身体侧面的刀鞘(凹槽),一旦使用起来,就会打伤其他鱼;这个刀的攻击力随着年龄和修为而增强,给 10公分以上的紫吊打包的时候很容易就把袋子刺穿; ------------------------------------------------------------------------------- 紫吊十分具有领地意识,这导致它非常具有攻击性,主要针对是同类或者说同属于帆吊家族的鱼,他都会主动出击,尤其是黄金吊,从来不说话,上来就干仗,即使比它大很多的黄金吊,它也冲过去打,即使被打残了,也不会放弃,颇有一点堂吉诃德的作风,它对同类那是一样狠毒,两只一起很难和平共处,但一群就好很多,通过观察,至少是6只以上才会形成一个群落,里面会产生一个首领(身体最强壮的),这个首领会欺负任何一条紫吊,尤其是在摄食的时候,如果有某一条鱼处于身体劣势的时候,有可能被打残,首领会用嘴以及刺刀不停的抽弱势的紫吊,直到把所有的背鳍打散,最后受伤的紫吊会非常郁闷的躲在一个角落抽泣,如果此时不加与干预或者隔离,它可能绝食而死; 它有 20 颗上牙和 22 颗下牙,类似于抹刀,这些小而众多的咽齿表明其饮食主要由丝状藻类组成,这些牙齿也帮助它对微藻(绿藻)和大型藻类的啃食;紫吊在喂食多样化的食物时表现最好,他们接受几乎所有食物,天然的藻类他们也爱吃,包括葡萄藻,羽毛藻,但是红色的葡萄藻太过于硬以至于他们不太喜欢,他们喜欢干软饭,在闲暇的时候,它们也会吃缸壁上的绿藻,我们精选调制的紫菜是极好的;至于颗粒,我们建议用高够力的素食颗粒,这已经很足够了,它们也会很愉快地吃浓缩冷冻饲料比如  丰年虾和磷虾等,此外,紫吊还会吃 鲜活的食物,例如桡足类-一些贝类/虾肉,我的确喂食虾肉给它们打牙祭,效果不错,有助于它们的颜色变得更加亮紫,但是喂食这些一定要注意防止寄生虫的扩散; 目前紫吊跟黄金吊一样是可以人工繁育的,且在美国已经商业化繁育,还有印尼苏先生把紫吊和黄金吊进行了杂交实验,产生了一种“紫金吊”的杂交吊类,令人大开眼界; 当然价格不会亲民的,9999.99 USD;

  • 红海鸳鸯真假案(番外篇)

          接着我们再介绍另外一款稀鳍鳚,也就是俗称“汤加金剪刀”的稀鳍鳚了,它的学名是Meiacanthus tongaensis ,从名字就已经知道它是通过产地来命名的鱼了, 它的背鳍上有一条黑色条纹,非常惊艳的动作是可以游泳时能够在水中“盘旋”,大约相当于直升飞机的动作, 在珊瑚礁水族馆中优雅而时尚地移动,从快速飞行到突然停止,然而我从从来没有观察到它主动攻击过大一些的吊类,它的毒性仅仅是对自身的保护; 不过这个鱼的定水过程非常复杂,如果掌握不好它的习性,很容易出现闭口的情况;另外提到它还不得不讲一下它与我国鱼友的爱恨情仇,我国一位鱼友的科学探索精神毫不逊色于西方学者,他勇敢的尝试了汤加金剪刀的毒性,经过测试,他描述到咬之后会有阵痛,这种描述看起来有一点空泛,我们决定在这里把被咬之后的照片放到这里供大家欣赏,奉献这个照片供大家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快感”,尽管我并不能确切的保证他真的是痛苦的, 他慷慨的提供了这些照片,我们对此致谢他以及他的科学精神,会特别保护关于他的手的“版权”。

  • 红海鸳鸯真假案(下篇)

    上面我们介绍了红海假鸳鸯以及相关的稀鳍鳚的毒素,下面我们欢迎真正的红海鸳鸯出场 红海鸳鸯案之真鸳鸯-Ecsenius gravieri      Ecsenius gravieri 这个拉丁名是为了纪念法国动物学家Charles Gravier (1865-1937 年), 他开展了早期的东非珊瑚调查并且也发现很多有趣的红海物种,这个鱼是其中之一;它的英文俗名叫做 Red Sea Mimic Blenny,目前只是在红海中部到亚丁湾发现这种鱼,它是梳齿鳚科 ( Combtooth Blenny) 另外一个亚属 Salariinae; Ecsenius的词源来自希腊语- 不受控制的意思(非常符合它的特点), 该属的鳚鱼包括很多我们熟悉的品种,包括东非金剪刀,双色虾虎等; 早先认识这个鱼的香港同胞根据它的外貌特点译为红海鸳鸯,其实有误,鸳鸯是对Jawfish的一种称谓,比如大帆鸳鸯( Yellow Head Jawfish),Mimic 在这里的意思是模仿的意思,该词的原意实际上体现它的拟态特点,这点在海水鱼中非常有意思,这特征就是拟态了-红海黑线鳚,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真实名字应该可以叫做“红海拟态黑线鳚”,但是这样显得非常臃肿,这里还是简化用约定俗成的“红海鸳鸯”来代替它; 它进化了跟“黑线鳚”相似的颜色图案,甚至体型,看起来就是Meiacanthus 属(稀鳍鳚),在深不可测的大海里,它已经找到了生存之道--那就是装,不得不说,这招很管用,一些大鱼都觉得它有毒而不去吃它; 这种拟态是贝茨拟态(Batesian mimicry)的典型例子。贝茨拟态是指一种无害的物种进化出与有毒、有毒或其他有害物种相同的颜色和警告信号,并针对它们的捕食者;红海鸳鸯(Ecsenius gravieri)没有毒液,它显然是在模仿这个物种, 它进化成这个物种的形态完全是为了生存; 尽管ORA在2014年已经人工繁育,然而母体的供应不足,现在几乎没有商业化繁育成功,故特别稀少;      我们公司有幸在2023年捕捞了十五个,并少量供应了中国市场;在捕捞这个鱼的过程中,经常会混合大量的假鸳鸯在其中,故推测真鸳鸯和假鸳鸯一定生活在一起,下面的照片是我们2月15日捕捞的,大家有兴趣找找看。

  • 金剪刀 Ecsenius Pulcher

    Ecsenius Pulcher ( Gulf blenny) 关于这个鱼,是在1887年记录的,尽管发现如此之早,关于它的文献记录却非常稀少,饲养记录也几乎没有,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显得很神秘。加上长期以来,阿拉伯地区对于观赏鱼的严格禁捕,导致它几乎没有出现在观赏鱼领域;根据现有的观察记录,它的分布包括在西印度洋、阿曼湾、波斯湾至卡奇湾。在这个区域同时生活着它的多个亲戚,包括双色虾虎 Ecsenius bicolor; 红海鸳鸯Ecsenius gravieri;这款鱼却只是分布在红海中部,南部靠近索马里就没有,北面到埃及也没有发现,(关于这个鱼,我们后面会有专栏介绍从捕捞到饲养的全部过程); 另外一种更加常见的品种也就是东非金剪刀Ecsenius midas; 这种鱼则通常从东非或者马尔代夫进口, 他们也有一个相同的习性,会变色,金剪刀在遇到突然的环境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从金色变成棕色; Ecsenius Pulcher本来并没有通用的英文俗名,有些人根据他的产地叫它Gulf Blenny, 也就是波斯湾金剪刀/波斯湾鳚;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鱼的神秘面纱,它长的有点可爱,前鼻孔上有突出的两个小天线,头部颜色从紫褐过渡到身体的后部的亮黄色,在身体后部中间有多条黑色条纹或黑点,有人觉得应该从它的尾巴纹路找灵感,因为类似老虎身上的纹路,可以叫做老虎金剪刀或者虎纹金剪刀,这样显得霸气十足;

  • 红海鸳鸯真假案(上篇)

         首先我们介绍一款假的红海鸳鸯-红海黑线鳚  Meiacanthus nigrolineatus, Smith-Vaniz, W. F. (1969).命名,英文俗名为:Blackline Blenny,我们在红海中捕捞这种鱼,是一种概率上的错误,客户预定的是Mimic blenny, 然而潜水员往往捕捞的大部分都是这种黑线鳚, 它是 Meicanthus 家属的成员,Meiacanthus源自希腊语 Meion,意思是“少”,akantha意思是“刺”, 也就是这个属的鳚鱼具有较少的背鳍刺,所以有时候把这个属的鳚鱼翻译为 “稀鳍鳚”,我们在后面就用“稀鳍鳚”来代替Meicanthus 属; 稀鳍鳚大多都有一组有毒的毒牙,它们可以用来防御,以防被大的鱼吞下,当它被吞进去的时候,它会咬住大鱼的嘴内侧,然后跟毒蛇一样释放毒液,就会被大鱼吐出来,从而保住了自己的生命。通过现代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种  尖牙“稀鳍鳚属”的鱼有一组非常大的尖牙(参考如下的头盖骨的电子显微CT 图可以清晰的看到下颚伸出来的犬牙)武装自己——两颗犬齿从下颌中险恶地伸出,他们在这些尖牙中注入了毒液,与其他有毒鱼不同,尖牙稀鳍鳚鱼的咬伤不会杀死你,也不会让你痛苦地翻滚——它可能会让你头晕,甚至可能让你平静下来;在2017年的时候,一个新的国际研究团队组成了,他们是来自两个大学的二人国际组合: 来自利物浦热带医学院高级讲师兼威康信托基金会研究员- Nicholas Casewel 和来自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毒液进化实验室负责人Bryan Fry, 研究团队对毒液进行了蛋白质分析以便于发现这种毒液的具体成分, 最终发现这种毒素含有三种假定的毒素:类阿片类脑啡肽(一种在蝎子毒液中发现的肽)、一种与锥蜗牛毒液中的神经肽 Y 类似的神经肽,以及磷脂酶 A2(一类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的脂质切割毒素)毒液;

  • 金剪刀 Ecsenius Pulcher

    Ecsenius Pulcher ( Gulf blenny) 关于这个鱼,是在1887年记录的,尽管发现如此之早,关于它的文献记录却非常稀少,饲养记录也几乎没有,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显得很神秘。加上长期以来,阿拉伯地区对于观赏鱼的严格禁捕,导致它几乎没有出现在观赏鱼领域;根据现有的观察记录,它的分布包括在西印度洋、阿曼湾、波斯湾至卡奇湾。在这个区域同时生活着它的多个亲戚,包括双色虾虎 Ecsenius bicolor; 红海鸳鸯Ecsenius gravieri;这款鱼却只是分布在红海中部,南部靠近索马里就没有,北面到埃及也没有发现,(关于这个鱼,我们后面会有专栏介绍从捕捞到饲养的全部过程); 另外一种更加常见的品种也就是东非金剪刀Ecsenius midas; 这种鱼则通常从东非或者马尔代夫进口, 他们也有一个相同的习性,会变色,金剪刀在遇到突然的环境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从金色变成棕色; Ecsenius Pulcher本来并没有通用的英文俗名,有些人根据他的产地叫它Gulf Blenny, 也就是波斯湾金剪刀/波斯湾鳚;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鱼的神秘面纱,它长的有点可爱,前鼻孔上有突出的两个小天线,头部颜色从紫褐过渡到身体的后部的亮黄色,在身体后部中间有多条黑色条纹或黑点,有人觉得应该从它的尾巴纹路找灵感,因为类似老虎身上的纹路,可以叫做老虎金剪刀或者虎纹金剪刀,这样显得霸气十足;

  • 31种新珊瑚鱼在香港被发现

    对香港55个潜水地点进行的水下勘测显示,香港还有14科31种暗礁鱼类。包括  Acanthuridae, Chaetodontidae, Diodontidae, Gobiidae, Labridae, Mullidae, Nemipteridae, Pinguipedidae, Pomacanthidae, Pomacentridae, Ptereleotridae, Solenostomidae, Tetraodontidae and Tetrarogidae科属成员,均在调查中出现,但不排除人工放生的品种。

  • 马代蓝眼宝石繁育成功

    Marineland Antibes(法国水族馆)宣布马代蓝眼宝石(Pseudanthias squamipinnis)繁育成功。但这 并不是第一次被成功繁育,长岛水族馆( Long Island Aquarium )已经饲养了一些从大型珊瑚礁展缸中收集的幼鱼。

  • 在英国岩礁上发现彩虹海蛞蝓

    英国康沃尔的一位海滨向导发现了一只相当小多彩的裸鳃类动物。康沃尔海岸周围的温带水域富含无脊椎动物,但彩虹海蛞蝓( Babakina anadoni )是非常罕见的 ,通常原产于大西洋另一边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或者南美的巴西和加勒比海的温暖水域。这只2厘米长、彩虹色的海蛞蝓是第二只在英国水域发现的海蛞蝓,第一只于2022年在英国最南端的锡利群岛发现。

  • 一只红海龟康复后被放生

    2023年2月15日星期三,在佛罗里达州朱诺海滩,一只名叫洛奇的红海

  • 深海怪鱼-黑角鮟鱇鱼

    研究人员在太平洋加州海岸蒙特利海底峡谷拍摄到深海怪鱼——一条雌性黑角鮟鱇鱼

  • 全球最老的珊瑚礁鱼

    澳洲81岁的斑点羽鳃笛鲷(Macolor macularis)成为全球最老的珊瑚礁鱼

  • 全球最老的珊瑚礁鱼

    澳洲81岁的斑点羽鳃笛鲷(Macolor macularis)成为全球最老的珊瑚礁鱼

  • 又发现三种新鹦鹉螺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作者:Pensoft Publishers):根据化石记录,鹦鹉螺曾经在整个海洋中相当丰富。今天,它们仅由少数物种代表,包括新描述的斐济鹦鹉螺(Nautilus vitiensis)、美属萨摩亚的鹦鹉螺samoaensis和瓦努阿图的瓦努阿图鹦鹉螺。这些描述突出了异源物种形成或生物地理隔离的概念,即种群在地理上与其他种群分离,导致基因流动的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种群最终可能演变成不同的物种。 但是,需要什么才能收集到所需的证据,以确定三种不同的鹦鹉螺种群实际上是否是三种不同物种? “对我来说,这是整个过程中最好/最坏的部分,因为鹦鹉螺的捕捞并不容易,”中央校区海洋生物学讲师、保护组织“拯救鹦鹉螺”的保护生物学家格雷戈里·巴罗德博士解释道。“对于我们的团队来说,首先要建造一个大约一米见方的大型钢制陷阱。然后,我们用铁丝网(哎呦)包裹钢架,创建一个进入孔(哎哟),用大约300米的鱼线将其连接到水面浮标上,然后用生肉(哎哟,通常是鸡肉)将其作为诱饵。” “陷阱的建造可能发生在一个美丽的海滩上,也可能发生在内陆的雨中或温暖的仓库里。无论在哪里,你都会有一些记忆,我的意思是,你的手上有一些小伤疤,因为你在用铁丝网工作。现在低头看我的手,我可以通过看每一个伤疤来记得我在哪里……值得!”

  • 鲸鲨的背鳍伤口会以惊人速度愈合

    鲸鲨的背鳍伤口会以惊人速度愈合

  • 真正靠太阳吃饭的海蛞蝓

    这些海蛞蝓外型很像小叶子,要找到它们变得愈来愈困难。 PHOTOGRAPH BY PATRICK J. KRUG

  • 太平洋发现了30种从未见过的物种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们发现了生活在深海中的30个新物种,包括海星和海参。这一物种是在太平洋中部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地区通过远程控制工具发现的。

  • 独一无二的粉红色系魔鬼鱼

    双吻前口蝠鲼(Manta birostris),又称巨型魔鬼鱼,是蝠鲼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双吻前口蝠鲼体宽可以达到10米,重量可达3吨。蝠鲼常见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亚热带和热带水域。 蝠鲼的外表通常是深灰色、褐色和黑色。这只粉色的双吻前口蝠鲼于2015年被发现,以电影《粉红豹》中的角色“克鲁索探长”命名。拍到这只蝠鲼的一名摄影师称,起初看到照片他还以为相机色彩模式出了问题。 “克鲁索探长”的体型相对不算大,体宽3.35米。研究人员认为,基因变异是它拥有奇特身体颜色的原因。其他原因在对“克鲁索探长”的胃部进行皮肤活检后被排除,比如皮肤疾病或受特殊饮食的影响。 此次与“克鲁索探长”一同出现的还有7只普通黑白色的雄性蝠鲼,它们可能是按物种习惯为争夺一只雌性聚集在一起。

  • 性感美女与巨型海洋鱼类共游

    世界最性感女运动员大海中与鲸鲨等“巨无霸”鱼类共游 曾被选为世界最性感女运动员、意大利高空跳伞运动员兼模特儿曼奇诺,近日又有新搞作。她早前在墨西哥的穆赫雷斯岛花了20天时间潜水,目的只为与大海中的“巨无霸”鱼类共游,以宣扬保护海洋生物。 由照片可见,曼奇诺与鲸鲨等“巨无霸”鱼类作近距离接触,人与鱼在大海中畅泳的画面非常优雅。曼奇诺曾获选为世界最性感女运动员,曾进行7千次跳伞,当中4次更是赤裸进行。

  • 数龙虾身上的“年轮”可以计算年龄

    科学家发现通过数龙虾身上的“年轮”也能计算出它的年龄 如同我们通过树木的年轮来判断它的年龄一样,科学家发现通过数龙虾身上的“年轮”也能计算出它的年龄。而以往,我们都是通过龙虾的个头大小及其它的表面特征来粗略判断它的年龄。 科学家之前就发现,普通鱼类可以通过内耳中耳石上的生长轮来判断年龄,鲨鱼可通过脊柱上的环状生长轮来判断年龄,贝类可通过外壳上的生长轮来判断年龄。 但由于甲壳类动物缺乏永久性的生长结构,且像龙虾身上的类似年轮隐藏的非常深,因此之前我们无法准确判断甲壳类动物的年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龙虾的生殖能力不会被丧失,它的器官未发现有老化现象,龙虾的具体年龄一直是个谜,甚至有人认为它活到100岁都没有问题。之前人类认为,龙虾蜕皮的时候,它壳上长有生长带的钙化部分会随皮一同蜕掉。 加拿大纽布伦斯威克大学的Raouf Kilada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对龙虾、雪蟹、北方虾和雕刻虾仔细对比研究发现:这一类物种的生长轮可以在它们连接身体与眼球部分的眼柄中找到。而在龙虾的胃磨中也发现了一种生长轮(甲壳类中十脚类的胃中,在胃壁上有3个像牙齿一样的结构,突出于胃腔内,基于肌肉的控制可将食物磨碎。这种咀嚼结构称为胃磨)。科学家通过切开它的眼柄和胃磨并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生长轮。 Raouf Kilada研究的龙虾样本年龄多在16或17年。他估计在自然界中存在六七十年,甚至年限更长的野生龙虾。

  • 看起来有食欲的蛋黄水母

    这种水母与煎蛋非常相似,甚至中间还能看到“蛋黄” 摄影师布兰德在地中海发现一只正自由漂浮的蛋黄水母

  • 较“丑”的鱼类灭绝的风险更高

    近期一份新研究则发现,较「丑」的鱼,受到人为威胁而灭绝的风险较高。

  • 一种刚发现的蓝色未知生物

    大西洋发现一种未知海洋生物的古怪标本“蓝色粘液” 据cnBeta:CNET报道,那些给我们带来奇怪海底洞和“幽灵乌贼”的科学家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深海之谜:一种“蓝色粘液”动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Okeanos Explorer探险队成员在最近一次大西洋探险中发现了一种未知海洋生物的古怪标本。 “你听说过最新的Okeanos之谜吗?在圣克罗伊岛附近多次看到这种‘蓝色粘液’动物,科学家们认为它可能是软珊瑚、海绵或被囊动物(但绝对不是石头!),”Okeanos团队周三发推文说。 这个生物是破旧牛仔布的颜色,表面似乎有块状的特征。CNET记者Amanda Kooser认为它类似于《吃豆人》中的幽灵Inky的水下版本。遥控无人潜水器也发现了一个不同的标本,看起来更像一个水坑而不是一个幽灵。 该小组对这些小动物可能是什么提出了几个想法。软珊瑚,顾名思义,有柔软的身体。海棉有多孔的身体,使它们能够从水中过滤食物。被囊动物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有时被称为海鞘。 其中一位视频解说员说,在收集和检查样本之前,或者在珊瑚专家看清楚之前,这个谜团可能会一直存在。 Okeanos Explorer探险队成员正在调查大西洋中基本未开发的深水区,以绘制海底地图,研究地质和野生动物。一路走来,他们发现了居住在那里的未知和神秘的动物,这是一个重大收获。它突出了我们必须了解更多关于深海的知识。

  • 不会因为年老出现记忆力下降的物种

    新研究表明乌贼似乎是第一种不会出现年老时记忆力下降的物种 据cnBeta:外媒New Atlas报道,与人类的情况一样,几乎所有的动物在年老时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的情况。然而,一项新研究表明,乌贼似乎是第一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物种。 这项新研究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由来自剑桥大学、马萨诸塞州海洋生物实验室和法国卡昂大学的科学家进行。该研究是在24只Sepia officinalis乌贼身上进行的,其中一半是“不完全成年”(10到12个月大),另一半是“老年”(22到24个月大)。乌贼通常只能活两年左右。 所有的动物最初都被训练成在水箱内接近一面黑白相间的旗子,当这面旗子被挥舞的时候。随后,它们收到了两面这样的旗帜,分别放置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当它们游近其中一面挥舞的旗子时,它们会得到一块虾肉。当它们游近另一面旗子时,它们得到了活的草虾--一种它们非常喜欢的食物。然而,第二面旗子每三小时才挥动一次。 四个星期后,人们发现所有24只乌贼都能熟练地确定哪面旗子提供哪种食物,因此是随后接近的更好的旗子。更重要的是,两面旗帜的位置经常改变,所以动物们不得不不断地重新学习(从而重新记忆)哪面旗帜。 对特定事件的记忆--如来自某个旗帜的虾肉或活虾--被称为 “情景记忆”。在人类和大多数其他生物中,它被认为会随着大脑中被称为海马体的部分的退化而减少。乌贼没有海马体,所以记忆任务被分配到它们大脑的“垂直叶”。那些“垂直叶”直到它们生命的最后两三天才会退化。 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剑桥大学的Alexandra Schnell博士说:“年迈乌贼在记忆任务中和年轻乌贼一样好--事实上,许多年迈乌贼在测试阶段做得更好。我们认为这种能力可能有助于野外的乌贼记住它们与谁交配,因此它们不会再回到同一个伙伴身边。” 这篇论文最近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杂志上。 相关报道:研究:与人类不同 乌贼“年迈”时仍能保持对特定事件的清晰记忆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cnBeta:研究人员发现,乌贼可以记住具体事件的内容、地点和时间--一直到它们生命的最后几天。本周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上的这一结果,是关于一种动物对特定事件的记忆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的第一个证据。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的海洋生物实验室(MBL)和法国卡昂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4只普通乌贼(Sepia officinalis)进行了记忆测试。其中一半是10-12个月大--还没有完全成年,另一半是22-24个月大--相当于90多岁的人类。 “乌贼可以记住它们吃了什么,在哪里以及什么时候吃的,并以此来指导它们未来的进食决定。”剑桥大学心理学系的第一作者Alexandra Schnell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它们表现出其他衰老的迹象,如肌肉功能和食欲的丧失,但它们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失去这种能力,”他与MBL高级科学家Roger Hanlon合作在海洋生物实验室进行了这些实验。 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发生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经历的记忆能力--例如,我们上周二的晚餐是什么。这被称为偶发记忆,它的衰退被认为是由于大脑中一个叫做海马体的部分的退化。 乌贼没有海马体,它们的大脑结构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乌贼大脑的垂直叶与学习和记忆有关。这一点直到动物生命的最后两到三天才会恶化,研究人员说,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乌贼身上,偶发记忆不会受到年龄的影响。 为了进行这项实验,研究人员首先训练乌贼接近它们鱼缸中标有黑白旗帜的特定位置。然后训练它们了解它们常吃的两种食物--它们更喜欢的草虾和国王虾--在标记的特定位置和特定延迟后可以得到。这种训练每天重复,持续四周。 然后测试乌贼对哪种食物可以得到、在哪里、何时得到的记忆。为了确保它们没有学会一种模式,每天的两个喂食地点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乌贼--无论年龄大小--都会观察哪种食物首先出现在每个旗子上,并利用这一点来计算出哪一个进食点在随后的每一次进食时间是最好的。 “‘年迈’乌贼在记忆任务中和年轻乌贼一样好--事实上,许多‘年迈’乌贼在测试阶段做得更好。”Schnell说:“我们认为这种能力可能有助于野生乌贼记住它们与谁交配,因此它们不会再回到同一个伙伴身边。” 乌贼只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进行繁殖。通过记住它们与谁交配,在哪里交配,以及多久以前交配,研究人员认为这有助于乌贼通过与尽可能多的伙伴交配来广泛传播它们的基因。 乌贼的寿命很短--大多数活到两岁左右--使它们成为测试记忆是否随年龄下降的一个很好的对象。由于不可能测试动物是否有意识地记住事情,作者使用了"类似情节的记忆"这一术语来指代墨鱼记住具体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地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