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板你好!您给我打电话说您的虾子小龙虾在上坡?”
“是的,你来看看,这会还有很多虾子在坡上。”
“上坡的是不少,水也很混,我先帮您检测一下水质指标吧。”
“好的。”
“氨氮0.7,亚硝酸盐0.05以下,PH值8.6。您这氨氮指标超标了。”
“我帮您看了一下池塘的情况,塘里枝角类太厚了。枝角类过量繁殖导致了氨氮的超标。”
这是4、5月份在池塘上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又是一个氨氮过高造成池塘出现问题的案例,近期很多池子有氨氮过高的情况,那么氨氮到底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危害,怎么防治呢?个人觉得很有必要和养殖老板一起分享一下。
一、氨氮产生的原因
1、含氮肥料的过量使用,如尿素、碳铵等。
2、饵料的剩余: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饲料投喂过量、没吃完,含氮物质在细菌作用下产生氨氮。
3、排泄物:虾蟹没有利用完的含氮物质通过鳃和粪便排除体外形成氨氮。
4、死亡的动植物:死亡的动植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大量的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氮。
5、浮游动物过多:浮游动物过多造成水色白浑、缺氧,最终导致氨氮、亚硝酸盐升高。
二、那么,氨氮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呢?
1、氨氮的中毒机理:氨氮在水体中主要以氨分子(NH3)和铵离子(NH4+)两种形式存在。氨分子具有很高的脂溶性,很容易渗透过细胞膜直接引起虾蟹中毒。氨分子通过鳃进入虾蟹体内,水体中氨氮过高会抑制虾蟹自身氨的排泄,血液中氨氮含量过高,相应的血液pH值过高,血液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和破坏鳃组织细胞,从而影响氧气的运输和交换,引起生理性缺氧。铵离子不能渗透进入动物体内,对水生动物无害,可以供植物吸收利用。但当水体中pH值越高铵离子会转换称为氨分子,氨氮的毒性就会越强。
NH4++OH- ⇌NH3.H2O
2、氨氮对虾蟹的危害:
a、降低体内酶活性,损伤鳃组织,影响氧气运输及交换,从而导致缺氧。
b、影响虾蟹的正常摄食,降低饵料系数,生长缓慢。
c、虾蟹蜕壳时,鳃组织的损伤,生理性缺氧等造成翻倍率较低,甚至脱壳不遂而死亡。
d、水体氨氮长期过高导致虾蟹体质变差,容易感染病菌而发病。
e、氨氮过高会导致鱼虾蟹的怀卵量减少,卵的存活率降低。
三、平时的预防重在治疗,以理论指导实际!
降低氨氮原理:铵离子可以直接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利用,而氨分子和水结合成氨水可弱电解为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当铵离子被植物吸收减少后,氨分子会不断的电解减少,从而达到降低氨氮的效果。
NH3.H2O ⇌NH4++OH-
植物还可以直接利用硝酸盐作为氮素营养合成氨基酸、蛋白质等,铵离子可以通过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利用氧气被氧化称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所以在氨氮的防治过程中主要围绕补充菌种、增加水体溶氧、控制好浮游动物、合理下肥、培养藻类和水草护理来做工作。具体的方法如下:
a、干塘、清淤:在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及时的干塘、清淤和晒塘等,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减少有含氮机质,减少底泥耗氧,减少虫卵,避免虫子大量繁殖。
b、以磷促氮:水中氮磷比例严重失调,可引起大量氮不能被浮游植物利用而形成富氮。可适当使用高磷低氮的配方肥。
c、合理放养密度,并科学合理投饵。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保证水体的溶氧满足养殖动物生长繁殖的需求,排泄物分解能力能达到平衡。饲料是水体氨氮主要来源之一,提高饲料质量,减少残饵的产生,减少有害细菌生长繁殖。
d、合理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增氧机,使水体上下水体混合,打破水体分层,增加池塘底部溶氧,减少池底的氧债。我们虾蟹池塘同样需要增氧设施。
e、科学合理的施肥培养藻类,合理种植水生植物:藻类和水生植物对氨氮的净化能力很强,但需减少使用尿素、碳酸氢铵等化肥肥水、壮草;这些氮肥使用过量会导致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升高。建议大家使用水产专用的低温肥如氨基酸肥、高磷低氮的肥等,且保持少量多次的原则。水草的密度要合理,水草太厚晚上呼吸作用耗氧厉害,建议繁殖的体积占整个池塘水体的60-80%。
a、改底:定期的使用过硫酸氢钾改底,分解池塘中的有机质,杀灭池底部分有害细菌和虫卵,减少耗氧,提高池塘整体溶氧量。
b、培菌:定期培养有益菌,分解有机质和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并且能抑制有害菌。
h、适当的换水:水源条件合适的可以适当的换水稀释水体中氨氮。
总结一点,想要控制并减少氨氮的产生,需要知其来源,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盲目的下药,忌讳病急乱投医。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2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