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时调节水位。要把握“春浅、夏满、秋适当”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节。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米,6-8月份控制在1.2-1.5米(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水位),9-11月稳定在1.0-1.2米。特别要注意龙虾蜕壳期间应保持水位的稳定。换水时先排除池底老水,后灌入外河新鲜水。每次换水量控制在池水的1/5,加水应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不宜在傍晚加水。
2、及时调控水质。水体溶氧应常年保持在4.5毫克/升以上,pH稳定在7.0-8.5之间,分子氮小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2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1毫克/升。
如有下列情况,需要换水或采取其它措施:pH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小于7或pH大于9;池水透明度大于70厘米或过于浑浊而小于20厘米;池水颜色显著变暗,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有机物多而耗氧量增加;动物浮头,池塘底质发黑。
3、及时保护和控制好水草。按照不同生长期控制水草的覆盖率。春季占20-30%,夏季占50-60%,秋季占30-40%,水草过少时,应适当进行补种或移栽,水草过多时,应及时采取割茬清除、缓慢加深池水、增加池底溶氧等技术措施。水草应控制在水面向下20-30厘米为最佳。饲养应注意防枯萎、烂茎、变黄、烂根、粘泥、疯长等,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及时加以处理。
4、及时改良底质。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质变化情况,如底质恶化,再采取什么措施,水质都难以调节好。在生产中,底质管理往往容易被忽视,必须养成定期(每隔7-10天)使用底质改良剂的习惯,管理好底质,水质就容易管理好。
5、及时观察水色和测定水质理化指标。水质通常可通过水色来反映,常见优良水色如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翠绿色等,常见不良水色如白浊水、清色水、浑浊水、油污浮沫水、暗绿色及墨绿色、黑褐色及酱油色水。水质不良除了在水色上得到直观的体现外,还可通过仪器测定在水质指标上如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反映出来。若水质指标发生变化,应做适当的调整。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27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