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很多人喜欢吃宵夜,小龙虾是宵夜界的“扛把子”。一般在炎热的夏季,小龙虾个头长不太大。不过,扬州有专家今年试验了夏季小龙虾(稻中虾)养殖技术,45天后,这些小龙虾已长成“两虾”,10只中有8只达到了1两。
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小龙虾养殖首席专家张家宏说,江苏全省现有“稻虾共作”田地200万亩,如都能达到这样的养殖水平,将为夏日小龙虾经济提供强大助力。
45天虾苗长成“两虾”
昨日,位于芒稻岛的“一稻三虾”生态种养一站式科技服务示范基地,迎来了一批泰州高港的种养大户,他们都是来这里学习小龙虾夏季养殖技术的。
张家宏说,夏季的小龙虾,专业名称叫“稻中虾”,就是在水稻秧苗下田后养殖的小龙虾。炎热的夏季养小龙虾一直是难题,“过去,很多人都不爱养;现在,虽然有人养,但产量也不高。”
示范基地里,工人随手拉起了一条地笼,里面有60多只小龙虾,其中“两虾”(重量在1两左右的)有50多只。“这个‘两虾’的比例,非常好。”张家宏说,按照现在的田头批发价,这种小龙虾,可卖到40元一斤。
据介绍,这些“两虾”,生长期为45天,“45天前,它们还是一钱的虾苗。”夏季气温高,要养好小龙虾,就要围绕水温做文章,保证水温在26℃左右,这样的温度,适宜小龙虾生长。
首先,是水稻品种的挑选,“一般的水稻,都是小秧苗,栽种后不能立即上水;而我们选用的水稻,是‘身高’很高的水稻品种,秧苗就至少30厘米以上,秧苗刚下地就能上水。”稻田上水早,对于降低整块稻田的水温有显著效果。
其次,还需要在整片稻田为小龙虾开辟“高速公路”,“小龙虾需要进入稻田觅食,这就要求秧苗不能栽得很密,要能让小龙虾在田间自由穿梭。”
入侵植物也有“用武之地”
示范基地200多亩的稻田环沟里,长了许多的水花生、水葫芦和水浮萍,尤其是水花生,可是有名的外来入侵植物。
张家宏说,这些水花生、水葫芦和水浮萍,可不是自己蔓延来的,而是请工人专门种到稻田的。它们虽然长得快,但有小龙虾的存在,就失去了快速扩张的机会了,“只要长一点嫩叶嫩根,小龙虾就吃掉了,完全不会影响水稻的生长。”水花生、水葫芦和水浮萍不仅是小龙虾的饵料,而且还能为水体遮阴,同样有降低水温的作用,能满足小龙虾喜阴怕光的习性。
“稻虾共作”改善生态环境
“前几天,天天都能看到一大群白鹭过来吃虾子。”示范基地负责人李正星说,“我们工人专门计算过,一只白鹭一天可吃8-10只小龙虾,也就是说,一只白鹭一天就得让我损失40元钱。”在张家宏的建议下,李正星让工人在田间拉起了白丝线,“有了白丝线,白鹭就不敢落下来了。”
经观察,养小龙虾的稻田,鸟类都很多,“这不仅仅是有小龙虾吃,还有很多其他小动物,如青蛙、泥鳅、虎头鲨等,都很多。”
“因为养有小龙虾,稻田是不能随便用农药的,即使要用,也需要用生物农药。”这样的模式,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