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湖南再添一只虾”,目送虾苗入水的那一刻,姚波大声说。
这是5月27日上午,益阳南县的农顺华南水产合作养殖基地内,正在举行南美白对虾虾苗投放仪式。姚波是这个项目所属企业的负责人。
说到虾,不能不提“国民夜宵”小龙虾。小龙虾消费市场的火爆,创造了一个年产值高达数千亿的产业。湖南是这个产业的主要创造者和受益者,湖南诸县,又以南县为翘楚。但随着虾周期拐点的逼近,如何应对行情下跌、大量养殖户亏损等潜在风险?是当下就要应对的课题。
姚波的答案是:打造南美白对虾产业,改变小龙虾“一虾独大”的产业格局,实现“双虾驱动”,以增强总体抗风险能力。
“再添一只虾”的说法,即由此而来。
始于乡村振兴试点
姚波还有个身份,湖南农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顺公司)董事长。
2018年,公司承担了湖南首个“土地综合整治促推乡村振兴”试点。试点范围,包括南县南洲镇的8个行政村。试点任务分三大块,土地综合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
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工作是“旱地改造成高标准水田”,它能产生大约一万亩“旱改水”补充耕地指标。按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这些指标能给输出地财政带来数亿元收益,从中调剂一部分,就能解决项目所在地现代农业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问题,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这个乡村振兴的总目标。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各地都有,上述试点若成功,推广复制的价值不言而喻。
三大试点任务,最难的当属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它该怎么搞?还得说回小龙虾。
按南县官方发布的消息,2018年全县小龙虾生态种养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小龙虾约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这个数据,放在湖南是当第一,放眼全国也名列前茅。
小龙虾生态种养的主要形式,是“稻虾共养”。一来,虾的排泄物可肥田;二来,虾对化学药剂敏感,农户为保证虾的产量会尽量少用化肥农药。这也契合生态文明战略的要求。
稻虾养殖的亩均利润,在两千到三千元之间,但它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并不高。这些特点,使得它适合小农户参与,因而成为精准扶贫战略的抓手。包括南县在内的多地,都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贫困户养虾,“一亩稻虾田助推一人脱贫”的口号广为人知。
基于小龙虾产业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南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七大工程”、“百亿产业千亿品牌”等战略。农顺公司的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也计划依托土地综合整治打造5000亩“稻虾共生”示范项目,以配合全县战略。
不过,上述战略存在一个不稳定因素——这轮小龙虾的牛市,还能持续多久?
再造一个支柱产业
200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是26.55万吨,2017年它涨到了112.97万吨,年均增速超过15%。这期间,小龙虾的价格也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长,比长沙的房价还快。
如此长时间的“量价齐增”,在农业领域确实罕见。也难怪,小龙虾养殖会被各地当作“扶贫抓手”。
各主产区政府都有“大干快上”之势,宣称要打造百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的县(区、市)已有近30个。它们的计划如果实现,国内小龙虾年产量在现有基础上还要翻一番。
然而,大宗农产品都有价格周期,它大致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价格好——大量农户进入致产量大增——产品价格下跌——部分农户亏损退出——产量下降——价格回升。小龙虾也逃不脱这个规律。随着养殖面积的暴增,很多人都在猜测,这轮虾周期的拐点什么时候来?
有人认为它在2017年就来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小龙虾价格逐年上涨的态势,在2017年出现了停滞。这一年的最低价格比前一年还要低,这在有官方数据统计以来还是首次。
也有人认为,虽然很多养虾户已经赚不到钱了,但真正意义上的周期拐点还没到。
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小龙虾养殖有风险,农户需谨慎”。
面对扑朔迷离的未来,作为普通养殖户可以赌一把,立足全局考虑却不能任性。
理由如上文所述,这个产业已成了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的抓手。有些地方,甚至给养虾的建档立卡贫困提供免息免抵押贷款。如果养殖户大面积亏损,且不论社会影响,光金融坏账就够地方政府喝一壶。
怎么办?姚波的方案是:选择一个和小龙虾有替代互补功能的水产品,围绕它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和小龙虾产业“双核驱动”。
如果有这样一个品种,对养殖户来说是多了一种选择,可搭建多元化的养殖结构,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对地方经济来说,多一个支柱产业,也就多了一份抗风险能力。
为什么是南美白对虾?
农顺公司产业顾问何厚军,有多年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工作经验。
在他看来,入选的新品种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有市场;二是有利润空间;三是有一定的技术或资金门槛,避免养殖泛滥造成恶性竞争。
经过多方考察,他和同事们选中了南美白对虾。
这种原产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生物,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品种之一。它的蛋白质含量丰富,是比小龙虾更高端的食材,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
养小龙虾,一年繁殖一季,不算各种意外因素,每亩利润两到三千元。养南美白对虾,技术过关可以一年繁两季,利润近万元,“算上各种风险因素,保守估计也有5000元。”何厚军算了笔账。
在中部地区主要水产集散中心之一的长沙马王堆市场,南美白对虾的日交易量高达数万吨,但产自湖南本土的不到三分之一。“如果在湖南养殖这种虾,凭运输和保鲜之便利,有一定竞争优势”。何厚军补充,“也就是说,本土养殖有较大市场空间。”
相比小龙虾,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和资金门槛相对高,可避免养殖泛滥造成恶性竞争。养小龙虾的稻田或水塘,稍加休整就可以养南美白对虾,对小龙虾的养殖户来说,“跨行”成本比较低。
宏大计划的第一步
通过和国际知名种苗企业合作,农顺公司引进了100多万尾南美白对虾虾苗。在农顺和华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的养殖基地内,这些小生物完成了从海水环境到淡水环境的过渡——这个过程叫做淡化标粗,需要十八天左右。
5月27日的仪式结束后,初长成的100多万尾虾苗被陆续投入50亩水塘内。
如果这50亩养殖试验成功了,农顺公司接下来会尝试两件事。
一是建立标准化的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虾苗供应基地,向中部地区的养殖户大量供应。中部地区很早就有零星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但一直难以大面积推开,关键原因就在于缺乏优质稳定的虾苗供应。
二是和养殖户签订包销协议,此举,也可降低养殖户的市场风险。
“对公司来说,把握住虾苗供应和成虾销售,也就占据了两个价值链的高点,同时避免在养殖环节与老百姓争利。”养南美白对虾虽是乡村振兴试点的一部分,但姚波不忌讳“在商言商”。在他看来,二者相辅相成。
南县南洲镇班嘴村小龙虾养殖户何建波,很早就对南美白对虾产生了兴趣。可惜虾苗难求,他一直未能有所行动。农顺公司的养殖基地在当地落成后,他多次上门求告。
“我们引入的这批苗不多,自己都不够用,开始是不愿意给他的。”何厚军回忆,“后来一想,建虾苗供应基地、引导农户来养,不正是我们的目标么?于是乎,我们分了一部分虾苗给他,还跟他签了包销协议。”
就这样,何建波成了南县第一个南美白对虾养殖个体户。
他为这批得之不易的虾苗新辟了5亩虾塘。旁边,是他的100多亩小龙虾稻虾田。姚波所图宏大的计划——“给湖南再添一只虾”、“双虾驱动”,在这个不起眼的村庄里悄悄开始了。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