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熟了,荷花开了,放眼广阔田野,一派丰收景象。稻田里、荷塘中,肥硕的小龙虾时隐时现,令人垂涎欲滴。7月2日,湖南省湘乡市东郊乡旺兴村学文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又婉拒了两拨虾贩的高价收购要求,因为这里的小龙虾在10天前就已停销留种。
今年,学文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辟莲(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000亩,目前仅出产的小龙虾每亩纯收入就达1460元左右,远远超过单纯种植水稻或湘莲的收入。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当前湘潭市莲(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生产效益与“三带三帮”产业扶贫效果最好的生产基地之一。
种粮大户青睐莲(稻)渔综合种养
学文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耕地流转面积从数百亩逐年增加到了1986亩。合作社负责人田学文是一位勤劳肯学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兴农排头兵,对水稻种植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敢试敢闯,合作社及其本人先后荣获省、市、县(市)级“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科技示范户”“ 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2018年,田学文按照市、县(市)农业部门有关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要求,尝试“莲+虾”“稻+鸭”综合种养模式。其中,“莲虾共生”面积200亩;并在20余亩不便耕作的低洼地旁边搭建养鸭棚,分批饲养产蛋鸭5000余只。周边稻田适宜进鸭时,鸭群可以起到除虫、除草、增肥的作用;而当稻田不宜进鸭时,便圈养在低洼地及周边水渠中。种养兼得,效益大增。
尝到莲(稻)渔综合种养甜头的田学文,今年只养了2000只鸭子,他动员本村村民刘三毛、林梅钢共同出资,在原有200亩“莲虾共生”面积的基础上,扩建综合种养面积800亩,形成“稻+虾”500亩、“莲+虾”300亩、“莲+鱼”200亩的千亩示范片。
生产规模扩大,压力也同步增加。田学文及其合作伙伴紧紧依靠市、县(市)农业部门莲(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团队,通过参加培训、外出参观交流等渠道,学技术、学管理,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技能。800亩莲(稻)虾生产基地于4月初投放虾苗,5月下旬开始捕捞外销,每天出产300多公斤,前来取货的虾贩络绎不绝,供不应求。至6月中旬,基地共销售小龙虾5万多公斤,总收入310余万元。除去建围挡、买虾苗、买饲料,以及支付人工、水电等费用,纯收入117万元左右,平均每亩纯收入约1460元。目前,投放在200亩“莲+鱼”生产基地的2万尾湘云鲫鱼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田学文说,从事水稻规模种植这么多年来,尽管采取了多种办法节约生产成本,并充分利用新品种、新技术增产增收,但单纯种植水稻的亩平纯收入都在300-400元。而如今采用莲(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不计算800亩稻谷、湘莲收入,每亩纯收入就已是单纯种植水稻的3倍以上,因此明年还将适当扩大综合种养规模。
众人同走增收脱贫致富路
“知连大哥,只要10来天就要收割早稻了,请你管好鸭群,千万别让它们闯进去把稻杆踩倒了,尤其怕糟蹋种虾。”7月2日上午,田学文到田垄里查看给排水情况,顺路去鸭棚附近走了一圈。他所嘱咐的“知连大哥”,名叫未知连,已经年过花甲,是他请来的专职“鸭司令”。
未知连夫妻俩体弱多病、儿子聋哑,都干不得重体力活,他家是典型的因病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同村人,田学文一直想帮助未知连脱贫,自从2018年开辟“稻+鸭”生产基地后,必须要一个人管理鸭群,田学文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每年管护鸭群9个月左右,未知连可以获得劳务工资约3万元,这是他从未有过的“高收入”。
还有本村年近花甲的村民林梅钢,是学文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以来相对固定的长期员工之一,每年都有稳定的务工收入。2017年,田学文与林梅钢共同投资建池,养殖了30亩水面的甲鱼,一直产销两旺。去年,田学文无偿将甲鱼池交给林梅钢一个人打理,帮助他增加收入。同时,田学文每年还动员周边部分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利用冬闲田种油菜等渠道增加收入,冬种油菜的耕种机械由合作社无偿提供,他们只需负责田间管理。其中,刘三毛、林梅钢等7个相对固定的员工,每年务工、入股分红、冬种油菜等各项收入累计起来,分别有5-7万元不等。今年,刘三毛、林梅钢还是千亩综合种养基地的股东,务工工资照发,年收入有望翻数倍。
此外,合作社还积极承担省、市、县(市)下达的委托扶贫、直接帮扶等产业扶贫任务,村内外建档立卡贫困户共600人受益,主要帮扶方式包括优先安排劳务用工,产、收、烘、销全程帮扶种植优质稻,按保底价包销各种农产品等。其中,合作社所在地旺兴村24户贫困户68人以就业帮扶为主;2017-2019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成员人平工资性年收入约4800元;今年因增加了莲(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劳务用工增加,预计人平工资性年收入可达7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