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斤6两,23元一斤。”
“泥鳅3斤,8元一斤。”
3月15日7时许,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下符桥镇新成立的县龙虾交易中心门前,称秤的、议价的、付款的、分拣的、清洗的、包装的,有条不紊,热闹非凡。
赶早卖渔获的农户在交易处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手交虾,一手收钱。戴着口罩交易的虾农,数着手中的钞票,笑谈今年的收成,一扫疫情带来的阴霾。
“今天卖了8斤多,收入200多元。”来自裕安区青山乡的高思明笑呵呵地说,听说霍山县龙虾交易中心收购价格高,他特地跑远点赶到这里交易。
新冠肺炎的突然侵袭,市场停摆,龙虾滞销。为保证广大养殖户的收入,下符桥镇想方设法协调县龙虾交易中心提前开工。目前,交易中心日平均交易龙虾2500斤,收购价格每斤20元左右,日交易额6万余元。
“疫情期间,生鲜电商在提高人们生活效率和降低交叉感染概率方面有着天然的优越性。这里收购的小龙虾经过初步清洗后,打包经阿里巴巴、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销售,或是直接用冷链车发往合肥或江浙沪一带。我们有自己成熟的销售渠道,基本上可以线上线下同时对省内、省外直发。”龙虾交易中心的负责人魏明介绍说。
“2、3、4钱一个等级,5、6、7钱一个等级,8、9、10钱一个等级,个头分大小,颜色分青红。”三尖铺村贫困户孙海凤正在飞快地分拣着收购来的小龙虾,多日的磨练,她早就成了一把分拣好手,仅凭手感就可以知道手中那只张牙舞爪的小龙虾的体重和等级。
孙海凤家现有3口人生活,儿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全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丈夫外出打工收入。今年因为疫情暴发,丈夫到现在还不能出门务工,家里收入眼看就成了问题。听村里说龙虾交易中心招人,她第一个报名参加,“现在干半天歇半天,能在家照顾孩子,每月还有近1500元的稳定收入。”孙海凤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据了解,建成后的霍山县龙虾交易中心可以解决当地50人就业,每年可以完成龙虾交易150万斤,带动周边乡镇3000户发展龙虾养殖,户均增收2000元。而龙虾交易中心每年13.55万元租金也将全部用于下符桥镇的扶贫工程。
“霍山北大门”下符桥镇,距霍山县城12公里,六安市区34公里,济广高速、105国道穿境而过,全镇耕地面积3.1万亩,其中水田2.9万亩。东淠河、熊家河、淠源渠穿镇而过,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适宜小龙虾生长。近年来,下符桥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结合自身镇情选择产业发展方向,以打造特色农业小龙虾养殖为抓手,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2019年,全镇建设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已超15000亩,覆盖全镇90%以上的村民组。全镇发展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15家,其中百亩以上养殖大户10家。小龙虾已成为该镇群众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小龙虾特色养殖和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已经成为霍山县与儿街、下符桥、但家庙等畈区乡镇新型农业的主流。2019年,霍山龙虾年产量在1000万斤以上,所产小龙虾个头大,体色好,肉多质嫩,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养殖户大都“单兵出击”,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养殖技术相对落后低下,加之销售平台缺乏,销售渠道不畅,这些先天劣势随着龙虾产业的逐步扩大,逐渐成为制约全县新型农业特别是龙虾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为了扩大下符桥镇小龙虾的产地集聚和品牌效应,该镇利用三尖铺村“将军滩”千亩水田建设了“霍山虾谷”示范基地,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0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周边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将军滩”打造为全县小龙虾产业的示范基地。同时,加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整个产业链的标准化管理,注册了“灊邑”、“潜邑”等区域性商标,加大小龙虾、虾田米的宣传与推广,不断提升区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做大做强霍山虾谷品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总投资224.6万元的霍山县龙虾交易中心于2019年12月建成后,镇领导又亲自出面,将在外从事电商服务业的当地青年魏明招揽回乡创业,租赁龙虾交易中心,借助他熟悉的电商平台和成熟的销售渠道,将霍山县小龙虾推向全国市场。
“交易中心建成后,农户不愁龙虾卖不掉,整个霍山的农产品包括玉米、小香薯、土豆等各种农产品,都可以通过我们交易中心的销售平台向外界推送销售出去。”对龙虾交易中心的前景,魏明很有信心。
受本次疫情影响,很多市民习惯了使用手机APP在线上买菜,生鲜电商在便民利民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塑造和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习惯。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基础体系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集良种选育、苗种繁殖、生态养殖、健康餐饮、冷链物流、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融合模式,促进三产融合,打造龙虾特色小镇,力争把小龙虾打造成为我镇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完善龙虾交易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建设自己的电商平台,不断提升区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推动霍山小龙虾、虾田米走出安徽,走向全国。”该镇党委书记程业清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