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板,这是我今早刚从田里打捞上来的小龙虾,个头大又新鲜,快来帮我称称重量。”“称好了,一共70斤,马上分拣把钱算给你。”3月25日早上7时许,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福集镇螺蛳山村“稻虾”养殖专合社小龙虾收购现场热闹非凡,养殖户们将新鲜打捞的小龙虾送到专合社收购分销。
螺蛳山村作为省级贫困村,虽于2017年退出贫困村序列,但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如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成为镇村干部思考的重点。“‘稻虾’共育是当前的一种新型种养模式,在收获小龙虾的同时,水稻的品质也有保障,十分符合螺蛳山村发展的实际。”螺蛳山村第一书记陈治中介绍,2019年,依托省级乡村振兴转移支付项目,螺蛳山村打造了“稻虾”养殖产业扶贫基地,开启“稻虾”共育模式。
该基地采取“养殖大户+贫困户”发展模式,前期组织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和养殖农户到泸县天兴镇、玄滩镇等“稻虾”养殖基地参观考察,帮扶部门县农业农村局还聘请专家为养殖意愿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螺蛳山村的第一批小龙虾于今年3月陆续上市。
为拓宽“稻虾”销售渠道,陈治中和村干部做起了网络带货,他们通过录制抖音短视频、发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推销小龙虾,打响了螺蛳山村“稻虾”的名气,网络订单纷至沓来。新冠肺炎疫情交通管控结束后,小龙虾还陆续销往了自贡、宜宾以及重庆等地。
“稻虾”共育模式初见成效。螺蛳山村七组贫困村民程兴平激动地说:“在村干部的鼓励下,我养殖了20亩的小龙虾,没想到第一次就成功了,我现在已卖了600多斤,收入1.5万元。”
螺蛳山村“稻虾”养殖产业基地总投入60万元,占地600余亩,并计划一年养殖三季小龙虾,每亩产量100公斤至150公斤,全年预计每亩平均收益8000元以上。目前,螺蛳山村通过定点销售、网络零售等方式,已卖出3500公斤小龙虾,实现了村集体增收13余万元。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螺蛳山村全面完成了“稻虾”基地水稻播种,600亩水稻按照7元/公斤的保底价被全部订购。
近年来,螺蛳山村把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方式,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