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多,宝应县射阳湖镇平江村乔家组的王吉祥早早起了床。简单洗漱后,他带上手电筒,来到水塘边,坐上小船划到放置地笼的地方。不一会,在王吉祥娴熟的操作下,一个个长长的地笼拖了上来,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龙虾被倒进了船上的网兜中。
“等一下要先去过秤,然后再到合作社进行重新分拣装车。”王吉祥说,自己一般忙到早上7点,就可收工了,另外白天和晚上要巡查几遍,防止有人偷龙虾。
帮二十多户增收脱贫
今年59岁的王吉祥,之前一直在外地打零工维持生活,由于身体不好,就回到了家乡。后来身体好转,但因年纪大了,出去很难找到事情做。
“我就一个人,不赚钱怎么生活?”正当他为生计发愁时,村干部主动找上门,问他愿不愿意去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
“去,当然去,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去。”如今,到龙虾收获的季节,王吉祥每天都有200元的收入。“现在一年下来,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再也不愁生活没保障了。”王吉祥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平江村党支部书记郭有祥告诉记者,现在在平江村,像王吉祥这样受益于小龙虾产业的贫困户还有二十多户,“他们如今都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
模式上创新
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郭有祥说,平江村一直以来没有工业项目,只有3000多亩的水面资源。如何破解发展困局,村干部想到了发展水产养殖,“要充分利用好水面资源这个天然条件”。于是,村里办起了合作社。但由于缺乏经验等,效益并不是很高。2012年,经过研究,决定承包给本村拥有丰富养殖经验的村民郭本煌,“就是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考虑到村里的贫困户比较多,村干部主动上门跟郭本煌沟通,希望他能把他们吸纳进来,帮助他们顺利脱贫。“我们当时在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决定采取‘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郭有祥告诉记者。
8年过去了,平江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了一批集体经济项目,进行了有成效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招商。如今,“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郭有祥表示,下半年,平江村将主要围绕省道331的通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做好“水文章”;同时,进一步升级优化“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模式,打响“平江小龙虾”的品牌,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