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乌龟饲养 » 中国几乎灭绝的「鼋」目前在国外的保护现状……

中国几乎灭绝的「鼋」目前在国外的保护现状……

作者:尘风发布:2021-12-10 8:59:05阅读:8,099次

在文章的最开始,我想提醒不认识鼋的朋友,鼋和中华鳖是完全不同的物种,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一只鳖,那起码记住下次买到长相奇怪的野生鳖时先发我问问是什么再吃,谢谢!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鼋:

鼋(学名:Pelochelys cantorii,汉语拼音:yuán,英语:Cantor's giant softshell turtle,日语:マルスッポン),俗名沙鳖、蓝团鱼,是鼋属动物下三个物种中的一种,也是鳖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可长到6英尺长(约2米)。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曾经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婆罗洲、爪哇)、巴布亚新几内亚。由于现代以来的过度捕杀,已经极度濒危,属于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外形特征:

外形和常见的中华鳖很相似,浑身都被以柔软的皮肤,没有类那样的角质盾片,背、腹两面由骨板包被,左右两侧连结起来,形成一副特别的“铠甲”,但也与中华鳖有很多区别,除了体形较大之外,吻部极短,不象中华鳖那样长而尖。它的头部较钝、宽而较扁,鼻孔小,位于吻端,吻部较短,不突出。身体扁平,呈圆形,扁而薄,背部较平,背甲不凸起,呈板圆形。颈的基部和背甲的前沿较为光滑,后部有瘤状的突起。背部呈褐黄色或褐绿色,头部、腹部为黄灰色,尾巴和后肢为黄灰色,后肢的腹面有锈黄色的斑块。第三、第五趾的趾端具爪,趾间的蹼较大。肛门呈灰黑色。

栖息环境:

鼋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几近苛刻:要有水质好、水流缓慢的区域,需要空气清新,还要有充足的鱼虾作为食物,鼋喜欢在江边安静的沙地中产卵,因此它必须生活在深潭和浅滩相结合的区域,并且有向阳的大片沙滩。

生活习性:

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以水生动物为食。行动迟缓,代谢低,耐饥能力很强,温度过高、过低均进行休眠 。鼋不常迁移,喜欢栖息在水底。只有在其栖息地发生改变时,才会被迫迁移,并有结群现象。鼋是夜行性动物,常在晚上游到浅滩觅食螺、蚬、蛙、虾、鱼等动物,且食量极大,通常它能一次吃进相当于体重5%的食物,然后半个月内可以不再进食。捕食时,鼋会潜伏于水域浅滩边,将头缩入甲壳内,仅露出眼和喙,待猎物靠近时,发出致命攻击。鼋不仅能用肺呼吸,还能用皮肤,甚至咽喉吸氧,进行呼吸,正是这种特殊的生理功能确保了鼋在水底冬眠时不被淹死!每年11月鼋都会准时开始在水底冬眠,一直到翌年4月,长达半年之久,可谓“睡神”。而在夏秋季节鼋会每隔一段时间浮出水面进行换气。浮出水面时一般都是头部朝下游动,但是在夏季有时也会头部朝上游动而浮起来,民间则认为这种行为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因此称其为“气象预报员”。它的牙齿锋利,主要吃螺、蚬、蚌和鱼、虾等,食量也很大,在交配季节至冬眠之前,一次进食量可达体重的3€€5%左右。它还有极强的耐饥能力,被捕捉后常常先绝食10€€20天,并且将已经吞食的食物都统统吐出来。

繁殖方式:

鼋在每年春季和夏季交配繁殖,5月-9月为繁殖期。雌性大多在夜间上岸,到向阳的沙土地上掘穴产卵,每次产十几枚到数十枚不等,多达100枚,卵圆形,圆形,具有白色钙质卵壳,直径约40mm,产卵之后用沙土盖好,还要在上面爬上几圈,作为伪装,然后从另一条路返回水中。它的卵靠自然温度孵化,大约40€€60天孵化出幼体。幼体出壳之后便自行爬到水中,先在浅水地带活动和觅食,体重达到1.5千克时再游到深潭中,俗称“沉潭”。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冬眠期,大约长到体重为15千克左右时达到性成熟。

鼋在中国历史上存留丰富的典故

鼋在中国历史上早有记载,《录异记€€异龙》中有:“鼋,大鳖也。”《尔雅翼€€鼋》中也说:“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周穆王出师东征到达江西九江时,曾大量捕捉鼋等爬行动物来填河架桥,留下了“鼋鼍为梁”的成语故事。足可见当时鼋数量之巨。

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中也指出:“甲虫惟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因为鼋的头颈后部常有疣状的突起,所以在中国民间还称它为“癞头鼋”,并认为其十分凶猛,可以伤人,因为它的力气的确很大,可以驮数百千克重的物体而依旧行动自如。

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23回中,宝玉言语不慎,惹恼了黛玉,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忙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梁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之。夏,弑灵公。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无能达也。”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

陆游《杂咏园中果子》诗:“架垂马乳收论斛,港种鸡头采满船。鼋鼎若为占食指,麴车未用堕馋涎。”范成大有“鼋鼎子公怒,羊羹华元€€”句。“染指”,是用手指蘸鼎中鼋羹,后为典故,泛指品尝某种食品或参与某种事情,比喻分取非分利益。苏轼《次韵水官》长诗中有“阎子本缝掖,畴昔慕云渊。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句。

古籍中与鼋有关的记载也很多,如《后汉书€€张衡传》载:“樊哙披帷入见。高祖踞洗,以对郦生,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故能同心戮力,勤恤人隐。”“鼋鸣鳖应”,比喻互相感应,一唱一和。

鼋也有很多传说。据唐《宣宝志》记载,宣州江中的鼋上岸与虎搏斗。《西游记》中也有唐僧师徒路过通天河,被八百里河水阻隔,正在犯难时,一只大鼋浮出水面,驮着师徒四人和白马过河的故事。据说鼋背壳上略凹的花纹,便是唐僧师徒的足迹所致。相传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血战鄱阳湖,朱元璋兵败被追至湖边,陷入绝境,幸得大鼋背驮渡湖脱险。朱元璋称帝后,就封鼋为“大将军”。

古时文人崇尚养鼋,爱在庭院里放养一二只鼋,以供观赏。《红楼梦》中贾府就养有一只鼋。江苏太湖古代以产鼋而著称,清代金友理《太湖备考》载:“古为珍味,今太湖中有之,然不易得。”

浙江省瓯江,是鼋的故乡。瓯江大鼋,自古闻名遐迩。瓯江风光秀丽,物产丰饶,有111种鱼类,尤其生栖着珍稀的瓯江大鼋。上世纪五十年代,瓯江水域常见到大鼋。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调查,1966年瓯江大鼋的资源量还是十分可观。楠溪江是瓯江大鼋的著名产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很多。新版《永嘉县志》载:“1983年4月,上塘渔民施成波,在楠溪江下游观下地段先后捕获雌雄两只大鼋,体重分别为27公斤、32公斤,运往浙江博物馆展览。1985年,上塘镇浦东村渔民杜一祥在楠溪江捕获雌性大鼋一只,重21公斤,运往温州市博物馆展览。”2002年10月,青田有人捕到一只1.9公斤重的幼鼋后,大鼋就在瓯江流域消失了。 

瓯江流域,流传着许多有关鼋的秩闻。青田小溪两岸民间,以前视鳖鼋为不祥之物,碰到了鳖鼋就认为“倒灶运”,以为吃了鳖鼋会生病,故民谚有:“拦路鳖,三年瘪;拦路鼋,无头冤。”之说。相传买鼋放生,能除病消灾,故成为青田民间的一大习俗。

上世纪六十年代,缙云左库水库曾发生了轰动全省的巨鳖奇观。1967年12月24日下午,潜明村一村妇从壶镇赶集回家,在左库水库月底沉江地段,突然发现一只巨鳖窜入水中,激起了巨大的浪花,吓得村妇昏倒在地。此后,接连不断地有人目击巨鳖:有时在沙滩上晒太阳,有时在水面昂首漫游。1968年1月31日下午,宫前村李荼两兄弟从潜明村拜年返家,途经月底沉江时,看见岸边有一只巨鳖。老大胆大,捡起石块就砸,第一块没有击中,第二块被巨鳖张开嘴巴接住,吓得兄弟俩“落荒而逃”。2月8日下午,左库村民在左库水库金刚潭南边发现巨鳖,点燃了一个炸药包,甩到离巨鳖三五米处爆炸,巨鳖竟不予理睬,不慌不忙地游入深潭中。2月11日上午,松岩村百余名村民在金刚潭看到巨鳖:水极清,巨鳖整个身体看得很清,头大如火甏,脚掌大如蒲扇,脊背黄中带黑,露出水面约20厘米,像一头正在沐浴的大水牛。巨鳖在水中潜游,比人平常走路稍快一些,村民们在岸上追观。

巨鳖的出现,轰动了丽水金华两地邻近各县,杭州、上海等地也有人赶来观看,每天观众成千上万。经众多专家访问、察看、分析,一致认为这是巨鼋,估计有800多斤重。壶镇区专门成立了捕鼋指挥部,先后布下三重、六重大网,都被巨鼋撕破、拖走。3月25日至27日,水库开闸放完水后,却不见巨鼋踪影。当年冬天,巨鼋再次出现在水库库底。敢死队划着木筏,将雷管炸药投入水库中,一声巨响后,炸死了1000多斤鱼,巨鼋未损毫毛。这只巨鼋如何成功地逃脱人类一次次的追捕,成为千古之谜。(这一段太夸张了,本人表示有点坑,但也侧面说明当时还是有鼋的)

据当地传闻,老一辈的瓯江人曾目睹90只大大小小的鼋,排成一条长龙,由小溪向瓯江游去,时浮时沉,十分壮观。永嘉是鼋的著名产地,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一卷,用于鼋的形态描述所依据的6只鼋标本,有3只就出自永嘉。

公开资料显示,1000多年前,鼋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的江河湖泊和溪流深潭中。然而,人们长期大肆捕杀,加上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致使其数量急剧减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永嘉还有很多鼋,但是自1985年之后,就几乎没有发现鼋了。

1983年4月,永嘉上塘施成波等渔民在楠溪江里,先后捕获雌雄两只大鼋,体重分别为27公斤、32公斤,后制成标本在省博物馆里展出。

1985年6月,上塘镇浦东农民在楠溪江里,捕获了一只21公斤重的雌性大鼋,后来养殖在温州动物园里供游人观赏。

作为鼋自然保护区的青田,最近一次捕到鼋,也是2002年10月的事了。当时有人捕过一只1.9公斤的幼鼋,此后再没捕到过了。

200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鼋的生存数量已不到200只,瓯江约80只。

如今,鼋与大熊猫一样,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亟待保护的活化石

鼋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在自然界里已生存了1.75亿年,可与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相提并论,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有“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之誉。由于环境恶化和长期的滥捕,致使鼋的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绝境。目前,除了瓯江还有少量鼋残存外,其他地区已十分罕见。

瓯江鱼虾丰盛,捕捞历史悠久。据《永嘉县志》载,宋绍兴年间,瓯江专设捕鱼公所,负责调理渔事。民国时期,瓯江两岸重点渔村年捕鱼量数百担。1949年,瓯江捕捞总量约2400吨,其中包括大鼋。文革期间,瓯江上出现了滚钓捕鼋人,几乎使大鼋遭受灭顶之灾。同时,日益繁忙的瓯江航运业以及日趋严重的水质污染,给大鼋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另外,因建筑需要而大量采挖沙石,使大鼋的产卵场所遭受严重的破坏。2000年估计,国内鼋的数量不到100只,瓯江大鼋不足80只,主要分栖在青田的石门潭、芝溪潭、沙湾潭、十里潭等处。瓯江流域的水生野生动物,除了大鼋遭殃外,还有其他物种受到伤害,原有111种鱼类,现在只剩下30多种了。

2002年12月,浙江省政府在青田县境内瓯江段建立了省级鼋自然保护区,加大了对瓯江鼋的保护力度。浙江省青田鼋保护区分为核心区、实验区及缓冲区三块,青田县鹤城镇湖边村段在鼋保护的核心区内。为了给母鼋产卵创造一片安静的、沙质好的沙滩环境,在核心区内又专门划出一块鼋产卵区。核心区的规定十分严格,江中不能行船,两岸不能跑车,禁止挖沙、建筑施工等一切不利于大鼋生长繁殖的活动。产卵区严禁放牧和人员进入。

然而,问题并没有因此解决,水电站、大型水库、高速公路在瓯江流域相继上马;机船采沙、江水污染、江中捕捞难以有效地遏制;甚至在保护区、实验区和缓冲区内,加油站、垃圾场、火锅大排档不断涌现,瓯江大鼋的命运依然岌岌可危。

我们以为,除了强化瓯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青田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外,必须开展瓯江大鼋人工繁殖科学研究,将哺育的大批幼鼋放归瓯江,使鼋子鼋孙代代繁衍。

说句老实话吧,我这八年,只看到过3次有人拿着真正的鼋的图片问是什么,其中两个是看起来就像混社会毫无动保意识的大汉抓起来的,而且最后没有了下文估计吃了,另外加了一些卖龟的两广地区的商家,一个真的弄到了一只小鼋自己在养,另外一个说要弄鼋的似乎找不到任何鼋了,有些消息时代久远已找不到,只翻到了几张图。

看起来真可悲。

鼋的英文名是:Cantor's giant softshell turtle,直译过来就是“康托巨鳖”,国内的鼋种群已经无法恢复了,下面我们来聊聊真正有意义的国际上对鼋的保护。

国际上对鼋种群保护的转折点,始于这张照片,2007年5月CI和WWF的一次联合科考,发现了在柬埔寨湄公河的一小段48km的地方,鼋在这儿一息尚存,还存在一个小种群,于是CI土豪花钱收购当地老百姓在河边挖的卵自行孵化然后重新放生。

原文:In 2007, a survey team from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and WWF discovered a small population of Cantor’s giant softshell turtle, previously thought to be extinct in the Mekong, Cambodia.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initiated a program that paid people to find turtle nests, successfully hatch the eggs and then release the hatchlings into the river.

相关介绍:The turtle is regarded as endangered, and has disappeared from much of its range. Prior to 2007, it was last seen in Cambodia in 2003. A 2007 survey of one area of the Mekong River in Cambodia found the turtle in abundance along a short 48-km (30-mi) stretch of the river.

然后给力的来了,因为以上发现,CI土豪在当地找了一座寺庙于2011年6月成立了the Mekong Turtle Conservation Center (MTCC),也就是“湄公河龟类保育中心”,当然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濒临灭绝的鼋。

the Mekong Turtle Conservation Center (MTCC)“湄公河龟类保育中心”的简介如下,翻译大意:

CI和百柱寺的和尚于2011年6月在这座寺庙里设立MTCC作为“鼋保育计划”的一部分

鼋苗子从附近湄公河边的自然繁殖区搜集起来,在MTCC得到保护并且最终会重新放生入河。这项计划的目标是把苗子圈养大再放生以提高野外种群数量。

同时MTCC作为生态旅游点你可以来参观这项计划,看看不同成长阶段的鼋苗子。在本中心你将会看到(寺庙里)漂亮的手绘壁画和科普海报,学习龟类保育、柬埔寨原生龟类、它们的文化意义、CI的原产地保护计划、龟种群的威胁因素等。除了鼋苗子,你还能看到当地别的水龟陆龟。MTCC有室内育苗设施和寺庙本来就有的大型室外养龟池塘。

下面让我来一篇美帝的报道当阅读理解练习吧(英文略)

湄公河龟类保育中心开放,旨在保护最珍贵的鼋

在松博,柬埔寨€€€€一种非常珍贵的鳖类在柬埔寨得到新的保护

鼋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淡水龟鳖之一。科学家最后一次在柬埔寨见到野生鼋是在2003年,同时还有一小部分在邻国老挝,而在越南和泰国似乎已经灭绝(其实要算上我朝)。

美帝的CI(保护国际基金会)称其于星期三在金边东北部160km的桔井省设立了MTCC。

在中心的推动下,一只18kg的母鼋和六只苗子被放入寺庙里的保育池塘,参加仪式的有六个给鼋画符咒进行祝福的寺庙和尚和超过100名当地村民。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MTCC和社区带领的护巢项目在鼋的自然栖息地湄公河保护其种群数量”CI在声明中说。

CI同时表示,当地渔民会搜集龟卵和成年龟自己吃或者卖到饭店,鳖类在亚洲食谱上被视为美味佳肴,只会在食谱上和传统药物这方面重视其价值。

鼋可以长到两米长,五十千克重。

CI说河中修建大坝和疏通河流的项目会成为该物种另一严重威胁。

MTCC的地址:

The Mekong Turtle Conservation Center (MTCC) is located at the beautiful and historic 480 year old 100 Pillar Pagoda, (Wat Sor Sor Muoy Roy), north of Kratie town in Sambor district. 

坐落于有着480年悠久历史的百柱寺(Wat Sor Sor Muoy Roy)内,在柬埔寨松博(sambor)区,桔井镇(Kratie town)北部。

Contact Info: 

Phone: 012 71 20 71 | Email: s.yoeung@conservation.org

Hours:

Open Daily, including Public Holidays

Hours: 8:30am – 4:30pm

Prices:

Adult (International Visitor): $4 USD

Child (International Visitor): $2 USD

Cambodian Adult Visitor: 1,500 Riel

Cambodian Child Visitor: 500 Riel

Transport information:

Bus from Phnom Penh to Kratie: 

Time: 7.00 am, 7.15am, 8.00 am, and 10.30 am

Bus company: Sorya*

*You can purchase your tickets online or from local travel agents in Phnom Penh

Departs: Near Central Market in Phnom Penh

Cost: 35,000 Riel (about $9 USD).

Transport to Mekong Turtle Conservation Center from Kratie:

Directions: 

From Kratie town, drive approximately 38km to the Sambor Market, in Sambor District. 100 meters after the market is the 100 Pillar Pagoda. Enter the pagoda gates and you will see the Mekong Turtle Conservation Center is towards the rear of the pagoda grounds. 

Feel free to visit the 100 Pillar Pagoda.

You can arrange one of the below transport options through your local guest house/hotel:

Travel (driver included) No of people Return price USD/trip 

Car 1-4 $35

Tuk Tuk 1-4 $25

Motorbike 1 $15

Rent your own No of people Daily hire price USD/day

Motorbike (excluding gasoline) 1-2 $6

Bicycle 1 $2

这是消费表,门票大人4美元,小孩2美元,还可以坐摩托车去。

For $19 per person*, you can visit the Mekong Turtle Conservation Center on the 100 Pillar Pagoda Grounds where your turtle is blessed, then take a boat ride on the Mekong River and release the hatchlings back into the wild.

如果交19美元还可以拿着鼋苗子划船去湄公河里放生哦~但是我觉得我可能会拼命划船划回祖国……

这里说MTCC有超过四十个室内水箱养苗子,养十个月再放生,旨在提高苗子野外成活率。

繁殖计划

鼋在2007年前都被认为灭绝了,新的种群在湄公河附近发现

自从再次被发现,CI就启动了本计划,花钱鼓励当地老百姓保护鼋的繁殖区,本计划的参与者每繁殖一只苗子都有奖励哦

正因为这项计划,2007~2012年间放生了超过2000只苗子回湄公河

社区约定和龟类保育教育在本计划中也被实施,以减少人类对鼋的威胁,本计划的目标就是保持鼋在湄公河原产地的数量,因为MTCC的建立,一定数量的苗子被保留在设施内人工喂养

感谢游客的经济帮助让鼋的数量得到预计提升,他们给了最初的可能性

第一年,MTCC饲养了150只准备放生的鼋(记住,全中国只有不到80只),在随后的繁殖季节诞生了1300只后代,其中1100只被放回原产地湄公河,又留下200只准备来年的繁殖。

MTCC除了鼋还有别的龟哦,下面放图

€€中华鳖

€€中南半岛大鳖

€€你懂的

€€安布

€€食螺龟

€€缅陆

€€鹰嘴

€€亚巨

MTCC这么说:Come and see the turtles and this unique conservation project in action!

虽然暂时不能真的跑去玩,但是用谷歌街景玩了一下,找到了地方,哈哈,感兴趣的继续跟我来吧~

游戏开始,直接定位到百柱寺内,确实不错哦,但是估计是淡季,都没什么人

转过身,主庙对面的小亭子

左边骑摩托车的小哥

右边看来就是入口了

往里面走走,这边貌似进不去

这边养家畜?

这里似乎是后门,要撞死小鬼了

后面一口大池塘

边上的小屋子有点意思

估计不是那里,已经出了寺庙了,于是打道回府

直接出大门看看外面,可以看见湄公河

转过身就是寺庙入口啦

左边的路

右边的路

我去,这是卖辣条的摊子吗?少年在买辣条

脸上有马赛克的小萝莉

这个小哥看起来很老实,下次贿赂他偷点苗子出来吧哈哈

好了,游戏结束,最后确定这条路进去就能看到MTCC了,要4美元门票哦

再附上去过的外国游客的评价,我就不翻译了,有赞的有损的,大意就是这地方能看到鼋好开心哦,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鳖耶,但是怎么能让游客随便玩苗子呢,好坏好坏哒,之类的

美国人:Great conservation and informative guide

Had a great little morning at the Turtle Conservation Center, after driving (ourselves) on a rented motorbike from Kratie for $6. The scenery is stunning between Kratie and Sambor, and it's nice to see how the locals live. On the way back we came across what appeared to be a giant festival, but after asking the guy at the front office of our hotel, it was just practicing for the boat races in Phnom Penh. Interesting to see how much of the town goes out for practice! 

Anyway, back to the conservation center… it is small, but there are a number of different turtle species, some kept inside, some out, and there are numerous babies and two big Cantor's Giant Softshell Turtles in the pond outside, which we were lucky enough to see! (The guide at the center said not everyone sees them). The guide was knowledgeable about turtles in general, but especially the Cantor's, and his English was good enough that we were able to learn quite a bit.

It's great what the center is doing to help conserve the endangered Cantor's turtle, and how it is helping the community by offering locals a monetary incentive to join in their efforts in releasing the turtles back into the Mekong. It's a bit of a hike out of Kratie, but the ride is beautiful and almost worth it for that alone.

荷兰人:Not worth it

It is small and I don't think it's worth the trip from Kratie. My tuktuk driver showed the turtles and did all the things that are forbidden according to the signs, like putting the turtles outside of their bassin. The women from the turtle center did not say anything. 

Not interessting.

英国人:Good initiative, questionable facilities

They're doing a fantastic job, trying to help endangered species. I do wonder, however, about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these animals are being kept. It seems that the water in all the bowls and pondus was in dire need of change! and they let people touch and pick up the baby turtles. I'm no turtle expert, but given the amount of people that this place sees – especially during the high season – this is probably not of benefit the turtles.

法国人:Great

It was a pleasure to see people taking care of nature.

We discovered a lot of turtles species, with somebody to translate the explanations for us.

Realy great.

越南人:Really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to support it

Find Sithal, a tuk tuk driver. We had a fantastic day with him. We were even invited to a wedding and allowed to try our hand at making some of the celebratory food! Sithal speaks very good English and shares knowledge of his country proudly.

下面说一下,有什么国家拿鼋当宠物养吗?真有!不但有鼋,还有各种鼋的各种亲戚种,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下面就来聊一聊日本人对鼋的认识~

鼋在日本被称为“マルスッポン”,读成“马路死碰”

除了鼋,还有各种小头鳖,在某基的日语版都会这么介绍:

生息地では卵も含めて食用とされる。

开€€による生息地の破€€、食用の乱获等により生息数は减少している。

ペットとして饲育されることもあり、日本にも输入されている。流通量は少なく、稀に饲育下繁殖个体が流通する。主に幼体が流通する。大型种のため、大型のケ€€ジが用意できない限り一般家庭での饲育には向かない。アクアリウムで饲育される。潜れるように细かい砂を底砂として最低でも甲高程の深さで敷く。大型种の上に颚の力が强く嘴も锐いため€€まれるとひどい怪我を负うこともあるため、€€いには注意が必要。世界最大のスッポンで、成长するとこうらの大きさは1mをこえます。高い水温と、土や砂といった材质の地面を好みます。

大意就是:在原产地连卵带鳖都被吃了,因为栖息地开发破坏和食用乱补导致数量减少。作为宠物,被输入了日本,市面上流通量小,而能繁殖的成体就更少了,主要是苗子流通。因为是大型鳖,没有大型饲养容器的一般家庭养不成,要用水族箱才能养。要准备细砂作为底材至少要背甲那么深的程度让其潜入,同时,因为这货比较大,嘴巴厉害,小心被咬受伤,饲养操作时必须注意。世界最大的鳖,能轻松长过一米,需要较高水温和土砂之类的材料作为垫材。

大家明白了吧,日本已经有人当宠物了,但是饲养难度评价【饲育レベル】难しい,所以养的人也很少,日本这方面主要玩的Chitra chitra,也就是“タイコガシラスッポン”东南亚小头鳖,等下顺便提一提

以前は1属1种であったが、マルスッポン属Pelochelys は以前はPelochelys bibroni の1种だけだったようですが、现在は以下の3种に分けられているようです。

ハナマルスッポン(ハナガラマルスッポン)Pelochelys bibroni ···ニュ€€ギニア南部

カント€€ルマルスッポンP. cantorii ···インドから中国南部

ゴマダラマルスッポンP. signifera ···ニュ€€ギニア北部

这里日本人对鼋的分类说,以前是一属一种,现在认为有“ハナマルスッポン”学名是“Pelochelys bibroni”新几内亚鼋和另一种“P. signifera”加入,所以认为有三种,但是实际上,国内有网友总结了四种,下面复制原文过来:

首先说一下鼋属Pelochelys。这一属在物种认定,名称对映上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予以澄清。无论如何 ,此属确有两个独立的种,即产于东南亚广大地区的鼋(我国曾经有分布的就是这一种)另一种是产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澳洲北部的鼋。目前,拉丁学名在各个不同资料中常对应错误。许多较权威的资料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事实上,我在起草此篇文章时也无所适从。但此属是博物学家格林Gray最早订立,并依马六甲地区 所得标本命名Pelochelys cantorii ,其后,欧文(Owen)又具澳洲北部的标本命名了Trionyx bibroni , 而后,Trionyx bibroni被归入Pelochelys属,改为Pelochelys bibroni,后来又认格林的为无效种或同物异 名,废弃了格林的命名而广泛应用Pelochelys bibroni作为鼋的拉丁学名,至今仍被沿用。自此,鼋属长久 以来都被认为是单属独种。然而,学者Webb在重新考核鼋的模式标本时,在新几内亚获得的标本却被发现不 同于亚洲地区的个体。新几内亚的鼋幼体及成体颈部有似小头鳖一般的黄色纵斑纹,背甲上也满布斑纹,并 且,背甲在幼年期密布疣粒,且疣粒连缀成行,显得很粗糙;而亚洲的鼋幼年期仅有浅淡的沙石色小斑点, 成年后通体橄榄棕色或棕灰色,无斑,终生背甲都光滑,无明显瘰疣。据此,Webb认为,欧文采自澳洲的标 本应与他自己在与澳洲邻近的新几内亚采到的是同一种,因而欧文的命名有效,应称为新几内亚鼋,而先前 格林采自马来西亚马六甲的是广泛产于东南亚的鼋,所以格林的命名同样有效,一般所说的鼋应依物种命名 的优先率愿则改回格林最早的Pelochelys cantorii ,即鼋。如Webb的标本及产地确凿无误,又经过详细采 样调查,我个人认为是可信的,正确的。不过我国出版的《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龟鳖目鳄形目》中仍沿用旧 的Pelochelys bibroni作为拉丁学名,但对上述情况也作了叙述,有兴趣的朋友可看一看。目前,存在两种的事实已被世界公认,包括IUCN等组织也在其红皮书中列入两种。中文名称“鼋”一词原为古代传说中泛指 体型巨大的龟鳖类动物,鼋是我国学者转译而来,倒也贴切,若直译英文名应是巨型鳖。近些年,又有新种被列入此属,分别为Pelochelys signifera,及我国学者提出的Pelochelys maculatus(斑鼋)。前者知之 甚少,系新发现的种,目前尚未广泛公认。

对于斑鼋,疑点不少,我想多说几句。所谓“斑鼋”这种动物确实存在,关键是它是什么,应否归为鼋属。斑鼋最早是外国人Heude于1880年根据捕自黄浦江的标本所订立, 所用也非鼋的属名,而是Yuen maculatus,种名maculatus为大斑点的意思。可见Heude并不认为他所发现的是一种鼋。后来,我国学者将浙江出土的近似化石的鳖类骨骼标本命名为太湖鼋,其原因是该标本存在与鼋 的明显不同,不明白为什么既知明显不同,又要归入鼋属,可能见该标本体型巨大,而我国学者一向认为庞大的鳖类动物只能是鼋,故而订名太湖鼋。再后来,赵肯堂对比了Yuen maculatus与太湖鼋和捕自太湖而放生在苏州动物园的巨型鳖科动物后,认为一样,遂遵从较早的命名并予以调整,成为所谓的斑鼋Pelochelys maculatus,这样,我国不少学者也遵从,以至于许多书籍中都以斑鼋一名来记载此种巨鳖。不过,国际学术 届并未承认,至今查阅外国文献,都未将其列入,而同样新发现于我国的数种闭壳龟早已得到公认。那么此 种巨型鳖类到底是什么呢?现在仅有三只活体养在苏州的园林池塘中,另有几件标本存在,因无幼体作比较 ,而幼体与成体和老年个体无论外部色斑还是内部骨骼比例都是很不相同的,所以无法判断是否是已知鳖类 的老年个体,还是另为独立新种,实际上,许多中外学者都认为是中华鳖或斑鳖的同物异名。观察苏州的活 体,会发现,此种鳖类头部比例较大,背甲有明显的檐状前缘,这与鼋与小头鳖的共有特征不相符,不可能同一属的两种动物之间还不如与另一属的物种相似,换句话说,鼋与小头鳖更接近,而所谓斑鼋不应归入鼋 属。目前,不少学者提出斑鼋是斑鳖的老年个体,即Rafetus swinhoei,但二者的骨骼比较似乎又否定了这种 观点。然而,正如前述,幼年到老年骨骼特征是会变化的,况且斑鳖自身也是个迷,已120多年未见,更不用 说用大量骨骼做对比了。可靠的还应是用DNA技术检测,然而由谁出资,协调各部门在我国又是个更难的难题 。现今,西方一些著名学者都倾向于斑鼋就是斑鳖的老年个体,并在文献中都称为上海鳖,所配照片即为我 门见到的斑鼋;另外近年来在越南胡志明市的公园湖内发现了几只体长达两米多的巨鳖,起初曾被当作水怪, 直到本国科学家摄制了大量照片才被认清,几年来陆续死去,仅剩一只,被认为是目前人类已知最巨大的鳖 科动物,学者门认为是鼋或印支鳖(亚洲鳖或中南半岛大鳖),越南科学家另定属种,而著名爬行动物专家 普里查德看过照片后认为与中国苏州的是同一种动物,即斑鳖的老年个体,他率队在越南靠查,在红河流域找到了类似我国斑鳖的动物。这也证明了为什么百余年来,在我国再未捕到过斑鼋或斑鳖,它们很可能是从 越南流入我国的。不管怎样,这些仅存的巨鳖是十分珍稀的,它们的真实身份有待揭开,保护好活体是个重 要的工作,不应只将它当作招揽游客的噱头。最后我要强调一下,不要将体型巨大的鳖类都认作鼋,我国过去由于闭关锁国,与国外少有资料沟通,更因经费问题难于去外国野外考查,对国外众多大型鳖类了解甚少 ,因而无法比较鉴别,北京动物园长期以鼋的名称展出的并不是鼋,其头顶有斜向后方的数条黑纹,看上去应该是马来鳖或是印度所产的几种鳖之一,但因年龄老,体型大,被当作了鼋,而一直无人纠正。野外捕获的大多也不是鼋,而是印支巨鳖的误认。

总而言之就是这是Pelochelys cantorii 国内一般说的鼋

这是Pelochelys bibroni 新几内亚鼋

再来说说日本人对鼋饲养的心得吧

大水箱,装衣服的大箱子养,观赏鱼用的加热器和温控设定在24~28℃,放个UVB灯补充紫外线比较好,用桶滤和上滤,铺厚厚的细砂,保持能在砂中伸出头就能呼吸的水深,陆地材料要不伤及腹甲,吃鱼、虾、螺,注意皮肤病和小心被咬。

在日本还会有这种东南亚小头鳖

还有这种吊炸天的枯叶鳖,真的很少见

最后讲讲这个网站吧,我打不开,据说马来西亚小头鳖养殖场的,但是是日语,专门培育小头鳖出售当宠物的,各个亚种都有,印度、东南亚和缅甸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6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