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小龙虾养殖新闻 » 中山大学教授李桂峰:全雌翘嘴鳜已经培育成功,下一步攻克全雌杂交鳜

中山大学教授李桂峰:全雌翘嘴鳜已经培育成功,下一步攻克全雌杂交鳜

作者:尘风发布:2022-11-27 18:44:12阅读:874次

作者:高晓霞&nbsp

上周,我们发出了杂交鳜:饲料驯化达70%&nbsp鳜鱼产业或将颠覆的文章,获得超高关注和讨论,今天,我们再跟随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李桂峰的视角,继续延伸这一话题。

李桂峰教授:全雌翘嘴鳜已经培育成功,下一步攻克全雌杂交鳜

中山大学教授李桂峰:全雌翘嘴鳜已经培育成功,下一步攻克全雌杂交鳜
李桂峰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鱼类育种和鱼类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的科研工作。
2017年4月,农业部公布了2016年的14个水产新品种,其中就有长珠杂交鳜(品种登记号:GS-02-003-2016)。据了解,该品种正是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李桂峰带领团队和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一起合作,在对父本斑鳜和母本翘嘴鳜进行群体选育的基础上,利用杂交制种的方法产生的杂交子一代。

近日,记者专门采访了李桂峰教授,了解杂交鳜的选育过程以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培育初衷:丰富鳜鱼品种

《海洋与渔业》:李教授,当初培育杂交鳜的初衷是因为翘嘴鳜病害频发这个因素吗?
李桂峰:这倒真不是。当时考虑培育杂交鳜纯粹是因为鳜鱼产业品种比较单一,希望增加鳜鱼品种的多样性。在鳜鱼的常见的种类中,就品质而言翘嘴鳜并非最好的品种,而是斑鳜。但斑鳜生长速度偏慢,因此培育新品种时,就考虑综合到翘嘴鳜和斑鳜的优良性状互补,最终培育出来的杂交鳜,兼具了斑鳜体型、体色、优良品质和翘嘴鳜生长速度快的优良性状。
从实验和养殖的效果来看,杂交鳜的抗逆能力还明显强过翘嘴鳜,这一点是当初设计育种时没有考虑到的。从我们近几年在广东佛山、清远等地试养的基础数据来看,杂交鳜在因环境突变和常见疾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除外)引发的死亡率这方面要远远低于翘嘴鳜,用药投入只有翘嘴鳜的三分之一,且主要用于消毒调水方面。如结合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团队开发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疫苗则养殖成活率更高。

杂交鳜特点:耗氧力低耐运输

《海洋与渔业》:长珠杂交鳜的抗逆性状都有哪些表现,和翘嘴鳜相比,长珠杂交鳜还有什么特点?
李桂峰:杂交鳜的耗氧率较翘嘴鳜低。南海有个养殖户冼根成,从一开始就参与我们的杂交鳜的养殖实验,是最早养殖杂交鳜的养殖户。试养期间,有一晚,增氧机电源开关跳闸,当时杂交鳜已有1斤左右了。第二日早,他醒来发现增氧机未启动,心急如焚,担心鱼会缺氧死亡,结果到塘边却发现,杂交鳜竟安然无恙,依然正常摄食。如果翘嘴鳜碰到这种情况,肯定会出生产事故了。
耐干露方面,杂交鳜的时间也比翘嘴鳜长。如果把翘嘴鳜放到潮湿的草地上,很快就会死亡,但杂交鳜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再放回水里仍然活蹦乱跳。也因此杂交鳜表现出耐运输的特点,长期运输后的存活率也比较高。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杂交鳜经过长途运输之后到餐桌,至少能活鲜暂养48小时以上,耐养性好。
杂交鳜的商品性要比翘嘴鳜好,目前塘头价还不稳定(但最低价也与翘嘴鳜相当),但终端零售价比翘嘴鳜高。口感上,大家普遍反映比翘嘴鳜品质好,经分析,杂交鳜的含水水分要比翘嘴鳜低,风味氨基酸含量要比翘嘴鳜高。

培育难题:父本母本性腺发育不同步

《海洋与渔业》:请问培育杂交鳜这个新品种最大难题在哪方面?
李桂峰:培育杂交鳜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亲本的选择。按照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规定,要求水产品父母代至少要三代,杂交不少于二代,这就要求亲本的选择需要时间的积累沉淀。我们培育杂交鳜的时候,翘嘴鳜亲本是四代,斑鳜刚好是二代。
第二个难题就是怎么样维持均衡生产的问题。在自然条件下,翘嘴鳜和斑鳜的发育不是同步成熟,斑鳜成熟早,翘嘴鳜晚;斑鳜的繁殖期短,翘嘴鳜繁殖期长。此外,斑鳜雄鱼的精子数量少,精子流动性差,抗应激能力也弱,容易在人工授精时导致亲本损耗。从我们的实验来看,人工催产自然受精的方式效果不是特别理想,需要全程人工干预催产。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人工催产时斑鳜雄鱼的损耗多;二是翘嘴鳜和斑鳜繁殖期是错位的,两者自然重叠的时间非常短,给利用自然活体开展人工授精按生产计划生产带来技术层面的难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斑鳜进行精液冷冻保存:一是对斑鳜催产出来的多余精液进行冷冻,二是在操作过程中,一些眼看已经活不成的斑鳜取出性腺进行冷冻。当然冷冻保存不是简单的低温保存,这里涉及到一些技术层面的难题,比如抗冻剂、精子稀释液的配伍和筛选及操作方法和工艺。我们培育长珠杂交鳜就必须解决这些技术难题。
第二个难题的解决为长珠杂交鳜计划生产和延长生产时间提供了保证,无论是对种苗企业,还是对养殖户而言,时间都更灵活了,有更充分时间进行种苗生产和养殖放养。

下一步:有望培育出全雌杂交鳜

《海洋与渔业》:接下来针对杂交鳜乃至鳜鱼,还有哪些研究?
李桂峰:目前中山大学和有关企业已经开发和储备了好几个技术项目,有些项目已经进入到了小试或者中试的阶段。
第一个是全雌的翘嘴鳜。罗非鱼、黄颡鱼是全雄的,但鳜鱼是雌性个体比雄性生长快,从我们研究的结果来看,全雌鳜鱼的生长速度要比雄性鳜鱼快17%。因此,养殖个体全部是全雌的话,投入成本低,土地产出高,综合效益更好。目前,技术方面已经过关了,理论上估计利用伪雄鱼诱导全雌鳜鱼苗成功率可以达到100%。今年已经培育了一批全雌苗,明年开始小试和中试。对企业而言,全雌鳜鱼除了使养殖户综合效益更高外,还有另外一个收益点,由于全雌鳜鱼种苗的生产离不开伪雄鱼,伪雄鱼也可以作为亲本销售给其他种苗公司和专业户进行全雌鳜鱼的生产。
生产全雌鳜鱼的方式同样可以移植到杂交鳜,从而培育出全雌杂交鳜。目前,生产全雌杂交鳜的瓶颈在于斑鳜的伪雄鱼诱导,如果斑鳜的伪雄鱼诱导能成功,培育出全雌杂交鳜就不是问题。目前,这一技术已经掌握。
第二个是杂交鳜的饲料驯化。在传统的认知方面,鳜鱼都是吃饵料鱼的,虽然此前也有部分企业宣称已经投喂饲料,但始终没有形成气候。据我了解,杂交鳜比翘嘴鳜更容易驯化,这是一个机会,如果驯化杂交鳜成功,这将为饲料开辟一个新的品种。前几天,我也特地看了海大发来的杂交鳜摄食饲料的视频,饲料驯化还是很有效果的。如果杂交鳜的全程饲料养殖能实现,对鳜鱼产业来说就是一个大的颠覆,整个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第三个就是三倍体诱导。这是两年前开始启动的项目,经过这三年的摸索,目前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最早我们采用热休克法进行诱导,但不稳定,后来改用静水压方法,效果更好,三倍体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几。去年供应给养殖户试养了一小批,从中期检测的情况来看,比二倍体生长快,但最终结论还需再验证。
从实验技术层面来讲,诱导鳜鱼三倍体是完全可行的,但从生产角度来看,面临两个途径的选择。从种苗生产角度而言,一是直接培育出四倍体亲本和二倍体正常的鱼进行交配然后生产出三倍体,但目前尚未诱导出四倍体。二是采用静水压物理诱导方式,也就是我们现在已掌握的技术鳜三倍体诱导技术方法。因此,现阶段从产业需求出发,首先完善三倍体静水压的方式,提高诱导率,解决三倍体种苗在培育过程中损耗的问题,提高存活率。

《海洋与渔业》:是否也会考虑启动全雌的三倍体研发?
李桂峰:这个也在考虑的范畴,重点是需要清晰全雌的三倍体到底有没有必要做。因为一般认为三倍体多为不育,这时考虑做全雌三倍体是否有生产意义?但也可能,全雌个体生长性状要比雄性个体性能好,除了性腺外,肌肉生长也有优势,基于这个基础,启动全雌三倍体也是一条路。
根据掌握的数据来看,鳜鱼雌性个体早期生产速度快,肌肉占总重量比例高,但一旦进入性成熟后,尽管重量也在增加,但更多是性腺重,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对鱼的商品性会产生影响,所以全雌鳜鱼的最大优势是性腺成熟之前,尽快达到商品规格,最终体现在肉长而不是性腺长。因此,接下来对全雌鳜鱼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肌肉和性腺生长比重。同时探索全雌三倍体培育的相关技术。

杂交鳜产业化:取决于市场的接受度

《海洋与渔业》:你觉得,长珠杂交鳜如何才能实现产业化?

李桂峰:长珠杂交鳜产业化,取决于市场对长珠杂交鳜的接受度。通过前几年早试和中试的影响,杂交鳜的养殖规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未认定之前,已经有一些公司或养殖户在良种认定之前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进行试养。今年4月份,杂交鳜正式被国家确定为新品种,使杂交鳜的产业化迈进了一大步。

杂交鳜的养殖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度,至少会养翘嘴鳜就能养杂交鳜,关键在于养殖户的观念。翘嘴鳜产业已成规模,养殖户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转养新品种总是希望能卖个高价钱,否则让他们转养就要一个时间过程。养殖户和供应链条都希望把杂交鳜定位为高端鱼,这也符合水产产业链的特性,这个是见仁见智吧。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14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