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年4月中旬前后开始,小龙虾常出现大量死亡是什么原因?
每年4月中旬开始,很多池塘开始出现小龙虾上草、打怏、死亡等现象,死亡量大,一直持续到6月底。死亡的小龙虾主要症状有:空肠,头胸甲内积水,内膜易脱落或已脱落。
主要原因有:
(1)小龙虾密度大,投喂量大,残饵粪便累积多,污染重;再加上本地区养殖早期几乎不增氧,池塘容易缺氧或长期低氧,容易发病。
(2)气温变化大,环境不稳定,应激大,小龙虾易发病。
(3)连续几年采样检测发病的小龙虾,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阳性检出率都非常高。本地区每年4月中旬前后的天气、池塘环境等因素,更易诱发发病死亡。
(4)小龙虾有相互残食的习性,池塘在出现小龙虾发病死亡后,相互残食,诱发或加重病情。
(5)起捕小龙虾时,捕大留小,反复挑选,影响小龙虾体质。
(6)此时期水草生长旺盛,青苔易大量爆发,天气晴好时,池塘极易因溶氧过高而发生气泡病,进而诱发发病;又极易在阴雨天加重耗氧,诱发发病。
建议:
(1)池塘小龙虾密度特别大的,无论大小及时起捕,降低密度。
(2)改善环境,维护好水草。
(3)定期改底、消毒、解毒,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病害的诱发因素。
(4)内服保肝护肠药品,增强体质,提高小龙虾自身免疫力。
(5)饵料使用上最好用颗粒饲料拌虾宝康混合投喂,从而起到护肠,减少底层水质的污染。
2、感染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小龙虾有哪些典型症状?如何预防?
小龙虾易感染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水温多在20-30℃。病虾典型症状有:趴边、上草、打怏及无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空肠、空胃,头胸甲易剥落,头胸甲内膜易脱落,头胸甲及胃内有透明积液等。
主要危害:肝胰腺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主要靶器官,危害小龙虾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感染,虾抗应激能力下降,影响生长,进而发病、死亡,极易造成大量损失,甚至全军覆没。
预防措施:
(1)加大增氧力度,足够的增氧能力是降低病虾损失的前提。晴天中午多开增氧机(12时至下午3时),阴雨、闷热天气晚上早开增氧机,防缺氧加重死亡。
(2)定期打理水草,以不影响水体循环流动为最低标准,勤打头、开宽沟、抽循环水。
(3)科学投喂。少量多餐,阴雨闷热天气时,应及时减料或停料,防消化负担过重加重死亡。
(4)定期改底,稳定水质,防水质突变诱发、加重死亡。
(5)及时捞出死亡的病虾,深挖掩埋。天气晴好时,可外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控制传染。
(6)及时捕捞,降低密度,地笼迟放早收,尽可能减少地笼里小龙虾的存放密度及存放时间,防缺氧诱发、加重死亡。
3、小龙虾出现黄鳃、黑鳃是什么原因,怎么预防?
养殖过程中,小龙虾出现黄鳃、黑鳃,有以下常见原因:
(1)受水质影响:小龙虾鳃丝容易粘附水中有机质,导致鳃丝发黄、发黑。
(2)烂鳃:黄鳃为烂鳃早期症状之一,随着病情的加重,鳃丝由黄变黑,甚至溃烂脱落。
建议:
(1)勤改底,养殖过程中每7-10天改底,改善底层环境。
(2)合理投喂,防因过量投喂而产生大量残饵粪便污染底质。
(3)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稳定。
4、小龙虾蜕壳时出现大量伤亡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常见原因:
(1)蜕壳时缺氧,造成大量死亡。
(2)蜕壳期间水中毒素残留过大,导致小龙虾中毒,蜕壳时易造成死亡。
(3)蜕壳期间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或操作不当(拉草、大量进排水等),易引起软壳虾死亡。
(4)蜕壳期遇上天气突变,导致软壳虾应激死亡。
建议:
(1)养殖过程中坚持定期改底、解毒。
(2)蜕壳期间加强增氧,保证水体溶氧,防缺氧造成蜕壳死亡。
(3)蜕壳期以稳定环境为主,避免人为操作干扰小龙虾蜕壳。
(4)天气突变时,及时增氧、抗应激。
5、怎样提高小龙虾蜕壳的成活率?
小龙虾蜕壳,需要良好的水体环境,进行吸水膨胀。因此,只有在低毒、高氧且营养全面的条件下小龙虾才能完成正常蜕壳。
导致小龙虾蜕壳成活率低的原因:
(1)水体环境差,有毒物质过多,蜕壳时吸水膨胀受影响。
(2)发病,造成虾体质弱,不能完全蜕壳。
(3)没有饲料附着物,蜕壳环境不能满足其要求。
(4)凶猛性鱼类或底栖性鱼类过多。
(5)池塘周边噪音过大,不能使其在安静的情况下蜕壳。
处理方法:
(1)减少水体毒素,定期”解除水里有毒物质。
(2)长期服用潜龙虾宝生物饲料,增强体质,补充营养,减少发病。
(3)补充微量元素,维持水体总硬度和总碱度。
(4)做好池塘管理,多增氧,勤改底。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25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