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学名克氏原繁殖)从最初被认为是水产养殖的敌害生物,到近两年变成一个“网红”养殖品种,不断出现在水产行业新闻的头条上,听闻养殖小龙虾高产量、高利润,无数小龙虾7月瘟近年造成损失很大,死亡严重,任何问题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一定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平时管理不到位,才会发生大量龙虾死亡事故。
“7月瘟”的“来龙”
有几个因素是客观存在的:1,健康小龙虾确实带白斑病毒,这是个条件致病病毒,水温20度以上,加上底质,水质,体质各方面协同作用,才会表现出症状。
2,小龙虾五月瘟的死亡一定是综合症状,如有肠炎,胸腔积水,肝胰腺发白,烂壳,烂尾,甚至非病原性症状,脱壳不遂,软壳,畸形等等。
3,小龙虾带弧菌的资料,目前几乎没有,弧菌主要是南美白对虾多,也就是海水养殖,才会考虑弧菌。有人把胸腔积水,肝胰腺发白这样非病原症状归结弧菌,其实并非如此,水肿现像主要是长期缺氧导致的。
尾部水泡
小龙虾烂壳
小龙虾蜕壳不遂
“五月瘟”的“去脉”
那么我们怎么解决预防五月瘟,总结以上几点:
1,解决底质问题,底质不好,水一定很难好,虾塘常见几种底质问题,一个稻草过多,近期烂得快,水发黑;二个旱地改塘,底质过硬,草太少或没长好,底质缓冲能力不足,适成底层水长期泥沙水;三个鱼塘改虾塘,淤泥过多,龙虾活动,有可能会造成氨氮超标。不同情况改底产品要不同搭配,有机质多,淤泥过多,要季铵盐搭配过硫轮流使用,也就是白金搭档,红片系列产品轮流使用,底质过硬的,直接长期用过硫成分,也就是红片系列产品。最低使用频率也要在7天一次。
2,解决水质问题,水质问题包含几个方面,藻相,菌相,还有水中钙镁磷钾铁硒锌等各种甲壳类动物龙虾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主要是钙镁磷。龙虾会经常脱壳,把矿物质固化后脱掉,这就会造成水中钙镁磷长期不足,特别是现在龙虾个头和存塘量已经上来的情况,补钙更要加大用量和用好产品。
藻相,龙虾塘很难像鱼塘水一样以绿藻为主的绿色,反而更多是以硅藻为主的茶色水为主,而硅藻的特点是不稳定,很容易脱肥倒藻,所以要点期补充培藻膏,磷钾元素等。
菌相,主要是补充水中的有益菌,促进稻草,粪便,死亡青苔,残饵等的分解。补菌也一定是多种类,种类多才更均衡如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等有益菌。光补充有益菌,还是无法消灭有害治病菌的繁殖,所以定期用复合碘消毒后,再培藻培菌,才能把有害菌控制在致病的浓度以内,不对龙虾造成影响。消毒频率控制在半个月一次,培藻培菌最少也要10天一次,补钙一个星期一次。
3,体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饲料的投喂和吸收。大部分养殖户都存在投喂不足的问题。投好料的情况下,还要龙虾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产量。龙虾肠道很短,对营养的消化利用率比较差。自然界中龙虾生长期大大延长,密度也很低,而人工养殖中,饲料投喂和高密度对龙虾本身就是一种应激,所以在投喂过程中,我们就要在提高抗应激能力,肠道消化率,保护肝胰腺,提高免疫力,排毒方面等有所预案,而肽酶激安中,添加多维,消化酶,中药,可以抗应激,促进消化,保护肝胰腺,提高免疫力。而三黄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同时内服肽酶激安加三黄散,可有效预防各种细菌性,非病原性疾病的发生。人涌入小龙虾养殖行业。但作为养殖技术服务一线人员却发现大部分养殖人员盲目进入后照搬河蟹或淡水鱼的养殖模式,违背了小龙虾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多数养殖亏损。现就笔者多年接触小龙虾养殖的经验,带大家认识小龙虾,走出误区。
1、小龙虾病害少,好养殖
错。小龙虾在野生环境下因密度较低,投入性污染小,所以病害少。但人工养殖密度增加,环境污染大,病害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白斑症病毒病造成极大损失,这是很多养殖人员开始养殖“交学费”后才认识到的。
2、小龙虾全年可繁殖,不缺苗
错。小龙虾生物学上是可全年繁殖的养殖品种,但实际养殖过程中其主要繁殖时间为8-10月,这期间繁殖比例可以占全年80%以上,4-5月份的小虾苗多数是年前产籽,只是孵化时间较长。其他季节虾苗繁殖量受敌害生物影响大,多半不能满足池塘养殖使用。
3、养虾不种草,就是“瞎胡搞”
小龙虾是一种甲壳动物,是通过蜕壳实现其生长,从稚虾到成虾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多次蜕壳(图1)。每一次蜕壳相当于一次“新生”,蜕壳是小龙虾生长发育、增重(最大可增重95%)和繁殖的重要标志。蜕壳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小龙虾的规格,所以如何提高蜕壳成功率至关重要。在养殖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小龙虾软壳或蜕壳未遂造成死亡,蜕壳期间被同类吃掉的问题。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预防呢?笔者从以下两大方面给大家作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图1 小龙虾蜕壳
一、影响小龙虾蜕壳的原因
1、营养积累
小龙虾蜕壳生长的前提是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在没有足够营养的情况下,一般不进行蜕壳。只有在应激情况下,才会在营养不足时进行蜕壳。另外,在营养不足时蜕壳还容易出现自相残杀的情况。
2、溶氧
为什么溶氧会影响小龙虾蜕壳呢?虽然小龙虾有一定的耐低氧能力,但在池塘养殖模式下,尤其是在精养模式(密度高)下,对溶氧的需求量高,一般要求不低于3mg/L。此外,在蜕壳期间小龙虾对溶氧的要求更高,必须保持在5mg/L以上。蜕壳期间,虾子的体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充足的溶氧能让虾子更好的恢复。在养殖实践中可以看见,小龙虾会在阴雨天池塘缺氧的情况下蜕壳,甚至会出现很多小龙虾无力蜕壳、蜕壳不遂死亡或者是软壳虾无力死亡的情况。
3、水体环境
小龙虾蜕壳主要受池塘中毒性影响。小龙虾蜕壳主要是吸水膨胀的过程,池塘毒性积累过多,每次在吸水膨胀蜕壳的过程中会直接吸入水体中的毒性,小龙虾体内的毒性会积累增多,从而导致小龙虾不能正常蜕壳出现死亡或者软壳死亡的现象。
4、应激性
目前大多小龙虾池塘水位较浅,水温昼夜温差变化大,易受天气变化影响,水体不稳定。在种情况下,小龙虾应激性大,容易出现应激蜕壳,导致其在营养积累或者溶氧不充足的情况下提前蜕壳,容易出现软壳或者蜕壳不遂死亡的情况。
二、保障小龙虾安全蜕壳的处理办法
1、足投喂,常保健,勤补钙
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做到定时、定量、定质,适当补充“营养快线”(图2)拌料。常补钙,建议使用“活力钙”(图3)保障小龙虾蜕壳后能有充足的钙吸收,可以及时硬壳。
2、高溶氧
多抽循环水,保证池塘形成微流水状态,也可多使用“底加氧”(图4)全池撒。
3、多解毒
定期使用“碧水安”(图5)进行解毒,7~10天/次,减少池塘的毒性积累。
4、加深水位,注重保草,正确防控青苔
深水位可以减少水温差变化以及返底现象。而青苔与水草可以起到净化水质、保温以及小龙虾蜕壳时附着的作用。
辩证看待。小龙虾养殖中多数都在神话水草的作用,目前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水草主要的作用是为小虾苗提供天然饵料及躲避敌害的场所。投苗养殖的高产池塘或者精养池塘中,水草的作用其实是弊大于利,水草过多引起的水质恶化或者缺氧,远高于水草净水调水和补充部分饵料的效果。
一般自繁苗种的池塘需要充分利用水草的作用,利用池塘自然资源,降低养殖成本。这类需求的养殖模式在池塘没有繁殖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人工补充饵料和提供躲避物(如用树枝、塘边杂草、瓦片、废旧饲料袋等),帮助小龙虾打洞繁殖。
4、养虾投入低,利润高
不一定。因为最近几年小龙虾养殖“火爆”,目前湖北大部分地区稻田租金从最初每亩200元上涨到700-1000元,基本维持每年100-200元/亩的上涨速度,越是老养殖区塘租越贵,新开发的养殖区也都在700元/亩以上;另外,小龙虾苗种从2012年4-5元/斤上涨至均价20元/斤以上。小龙虾新养殖户每亩投入成本约3500-5000元,苗种和池塘租金成本占主要部分,新手养殖风险主要在苗种(早批虾苗种成本约占整体投资40%),苗种投放成活率直接决定最终养殖成功率。
目前虾稻轮作的利润较高,以出售虾苗为主,今年(2019)早虾苗价格高,亩利润过万的也比较多;成虾养殖的利润较低。
5、肥水防青苔
正确选择肥料是关键。最近几年肥水防青苔的做法慢慢被养殖户所接受,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肥水不是简单的培藻,更重要的是提升水体虾苗适口浮游动物、有益菌种含量,能明显控制青苔生长速度。但往往因为肥水目标不明确,使用一些农用化肥或者劣质生物肥(化肥+粪肥),单一无机肥或有机质含量高更容易促进青苔生长。池塘使用“肥水肽Ⅲ”,富含活菌及微量元素、低氮、高碳,对比使用其他肥料青苔明显生长速度慢。
6、养殖过程中治病最重要
病害难治,预防为主。小龙虾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养殖周期短(规格1钱左右的虾苗养殖二十天左右就够上市规格),小龙虾一旦发病,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所剩无几。所以主要还是预防为主,定期肥水、改底、解毒,水源条件好的经常换水,改善池塘水质,减少病原繁殖;定期使用“氧速保”增加池塘溶解氧,提高抗病力。
7、未来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开发塘口面积增加速度减缓,放苗需求量降低,目前以出虾苗为主的单纯虾稻轮作模式效益会迅速下降。该种养殖模式若想维持稳定的高效益,则需改进为以出早批成虾为主(即2月份开始就能有规格4钱以上的成虾出售)、早虾苗为辅的模式;单纯虾稻轮作模式变为“轮作+共作”模式(不种植水稻时出虾苗、种植水稻时养成虾),一年出两批以上的小龙虾;池塘从以前一次性投放种虾,全年养殖、连续养几年,改变成适当控制虾苗密度养大规格精品虾,或者一年多批次放苗快速养殖;池塘从大量种草高密度养虾,变成种草低密度放养,或精养不种草的高产养殖模式(塘边可留杂草)。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2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