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乌龟饲养 » 乌龟白眼病症状 乌龟白眼病发病及防治的方法

乌龟白眼病症状 乌龟白眼病发病及防治的方法

作者:尘风发布:2015-11-27 14:15:34阅读:1,582次

欢迎各位朋友来到了鳌游水族,今天养龟达人给你分享关于:乌龟白眼病症状 乌龟白眼病发病及防治的方法,具体内如下

乌龟白眼病症状 乌龟白眼病发病及防治的方法

乌龟白眼病症状

,【症状】病龟食欲下降行动迟缓,时而头颈上仰,呼吸急促。严重的口鼻出现灰色脓液,不久死亡。

【发病原因】多因清理时箱内外温差太大或清洗时水温差太大引起。

【预防】清理时箱内外温度要一致,清洗时水温要和箱内的温度相同清洗的水不能有异味。

【治疗】发病严重的很难治疗,发病初期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各5万单位进行注射治疗,每天一次,连续3天,注射部位在龟腿的内侧,注射时注射部位应用碘酒严格消毒。

白眼病

白眼病也叫烂眼病,是观赏龟的常见病,特别是50克以上的龟种和成龟发病较多。

【病因】多为养殖密度过高,水体污染严重,产生强刺激性异味后使龟前肢擦伤眼部感染,或长期缺乏维生素A引发干眼病后感染所致。所以该病工厂化集约养殖多于野外池塘养殖。

【病症】病龟初发病时可见眼周略红,龟呈不安状,有的仰头或转颈,吃食减少,严重后眼睛肿胀并呈灰白色,有的眼珠突出,此时病龟大多双目失明并完全停食,最后因体质消瘦或并发咽喉感染而死亡。

【预防】①放养密度合理,要求50克以内规格的每平方米以不超过10只为好,250克以内不超过5只为好,25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以不超过3只为好。

②搞好水生环境。水是养殖之本,所以要求水环境不能出现严重污染。一般当透明度低于10厘米时应换水。

③饲料中定期添加胡萝卜或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的不足。

【治疗】发现病龟后及时隔离单养治疗,隔离池要求避光,池中多铺斜坡栖息台,病龟放养前先用蒸馏水洗眼,然后用市售的人用眼药水点上。如病龟较多,可在上述基础上用10千克水中放1克庆大霉素的药水中浸泡10分钟后再放养。而病龟池可在彻底换水后,用中药五倍子、地锦草、栀子、白菊花各25%成合剂,以每立方米水体25克的量,煎汁连泼2天,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综上所述:各位朋友是否已经找到乌龟白眼病症状 乌龟白眼病发病及防治的方法的解决办法了,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专业养龟的技术专家,为你乌龟保驾护航。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47523.html

  • 友情链接

    Warning: require(/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includes/theme-previews.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settings.php on line 198

    Fatal error: require(): Failed opening required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includes/theme-previews.php'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72/lib/php') in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settings.php on line 198

    Fatal error: Uncaught Error: Call to a member function set() on null in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includes/l10n.php:856 Stack trace: #0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includes/l10n.php(959): load_textdomain('default', '/www/wwwroot/li...', 'zh_CN') #1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includes/class-wp-fatal-error-handler.php(49): load_default_textdomain() #2 [internal function]: WP_Fatal_Error_Handler->handle() #3 {main} thrown in /www/wwwroot/link.aysz01.com/wp-includes/l10n.php on line 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