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养殖户来说,夏季是比较省心的季节,温度适宜,温差较小,龟的消化系统好、抗病能力强等,一般在夏季很少会生病。但是,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不当,也可能会出现龟染病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积极了解龟发病的原因,对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有重要的意义。
龟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养殖环境,二是养殖管理,三是龟本身的体质。在自然生长的环境下,后两个是不存在的,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龟要么生,要么死。体弱多病能生存很久的,可能性为零,要么是自己找不到食物饿死,要么成为天敌的美食了。
温度:龟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龟在22~28℃生活比较适宜。当温度高于32℃,有的龟为抵御高温,就会进入夏眠,有的龟会生病,食欲下降,焦躁不安,出现“中暑”。即使在外界温度处于龟的适宜温度范围内,如果短时间内温度变化太大,也会使龟患病。夏天,饲养水龟的池子水温较高,有养殖户会用凉好的自来水(大水池,水比较清凉)或抽井水换水降温。这样,因为池内的水温度较高,换水有可能引起水龟不适。所以,换水的时候要注意池内的水和欢池水的温差不宜过大。
水质:大多数水龟适宜的水PH值在6.5~8.5之间。PH值过大过小都可能引起龟生病。水中的有害物质超标,如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也容易引起水龟生病。夏天,由于喂食的次数增加,一般为了避免水质败坏,都会在喂食后或水质败坏时进行换水。现在越来越多养殖户采用过滤、养绿水等方法去调理水质。
日照:养殖户基本上都知道龟要晒背,龟每天晒背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能有很多好处。龟晒背不仅有助于龟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还有利于杀死附着在龟体表面的有害菌类、藻类、寄生虫等,增强龟的体质,减少病害的发生。春秋冬季晒背,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龟的体温上升。对于龟一类的变温动物,阳光对为维持合适的体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晒背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直接晒太阳,不隔着玻璃等障碍物,这样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会被过滤掉便能起到灭菌杀虫的作用。没有晒背的条件,可以使用日光灯,紫外灯等代替,也可起到类似的效果。龟如果长时间接触不到阳光,可能会患上软甲病,水霉病等。然而,由于夏季的温度高,龟晒背的时间长会容易中暑,所以,要在龟池搭建遮荫棚,让龟可以自由选择晒背或到阴凉的地方降温。白天温度高的时候,龟就躲在阴凉的地方,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的时候,龟就会出来自由活动了。
喂食:由喂食不当引起肠胃炎多数情况是因为喂食了变质腐败的食物。夏天容易引起食物腐败,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龟犯病。喂食单一饲料,也是引起龟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饲料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龟对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等需要,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近年来龟肝部发病率不断增加。投喂不规律,或者是喂食过多,也容易导致龟患各种慢性疾病。
放养密度过高、不同规格的龟同池饲养:放养密度过高,龟缺乏正常的活动场所,相互撕咬,引起伤残,导致感染疾病。密度过大,龟的代谢物增多,容易滋生细菌污染水质,增加患病几率。不同种类的龟放在同一池养殖,容易引起龟为了争夺地盘,或同种龟直接争夺母龟,大龟欺负小龟等,容易造成弱势的龟群受伤。
外来龟混养:引进外来龟时,先养定一段时间,再视情况需要混入原来的养殖区域。这是因为不同环境饲养下的龟,都带有不同的菌类。外来龟可能适应,但是养殖户所养殖的区域可能这种菌类或微生物很少,甚至基本没有。那么这些看起来无大碍的菌类和微生物却可能成为原养殖龟的病原体。
不及时隔离带有传染性疾病的龟:一个大池里养殖几十只甚至高达一百只龟,每只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一样。这样,在同样的条件养殖情况下,有些龟就可能因为食物不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一旦被病菌或病毒入侵,容易患病。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一般具有传染性。然而,养殖户一旦稍微不留神,就可能让病龟在池里继续活动好几天,这样,就扩大了传染范围。病龟被发现被清理隔离的时间越长,全池龟患病的可能性越高。有些养殖户说,我发现病龟就将其隔离了,但带有病菌尚未有病症的龟是很难被发现的。这就需要养殖户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免造成大面积损伤。
体质差的龟,抗病力弱,容易生病。龟的抗病力受性别、年龄、遗传、营养状况等影响。比如,有些种龟,在自然环境下可能根本就无法自力更生,有些病重的龟在人工调养情况下也可以成为种龟。那么原本母体的基因就不好,龟苗先天就存在抗体结构不好的隐患,这样,在夏季高温的环境下,这些龟适应高温的能力相对就弱些。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4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