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潜江,虾-稻产业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培育虾-稻产业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以虾-稻技术为突破口,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涌现出一大批虾-稻产业新型职业农民。”近日,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淑娟说。
王场镇符岭村的“80后”吴巴特,正是其中的典型。
3月29日,记者来到王场镇,见到了吴巴特。吴巴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下学后,做起了电工,年收入10万元,过着安逸的小日子。
“我坚信农业是有前途的产业,农村是有作为的天地,农民是受尊敬的职业。”吴巴特告诉记者,2016年,他毅然辞掉之前的工作,将眼光对准虾-稻产业,在王场镇胜利村流转土地100亩,开始养虾。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因为缺乏经验和技术,吴巴特的养殖之路并非想象中那么顺利,第一年勉强保本。
“规模化养殖技术要求高,品种选择、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任何一个环节出偏差都会造成损失。”他意识到,干事光有热情不够,必须扎实掌握养殖技术。
2017年,吴巴特参加了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学习虾稻共作技术。他说:“通过学习培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升了境界,树立了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平时利用QQ、微信群在网上交流学习、互通信息。最现实的收获是,养殖效率高了,成本低了,2018年亩平收益达到6000元。”
经过近2年的磨砺,吴巴特从“门外汉”变成了“农业通”。不仅自己富了,他还把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周围的农民朋友,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向他请教。
“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需要像吴巴特一样的一批批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动。”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王淑娟有着自己的思考,她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是通过系统的培训引导和政策扶持,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支持一部分务农劳动者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让他们发光发热,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开路人。”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课程设置上,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紧贴农业生产实际,实行模块化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综合考虑农时季节和学员的工学矛盾,采取‘分段式、重实训、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小班教学,确保培训效果。”王淑娟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活跃在潜江大地上,成为加快我市农业供给侧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