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淮南潘集区发展稻虾综合共养,建设产业扶贫基地,让生态农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稻虾共育”,打造脱贫致富新模式
位于淮南潘集区平圩镇龚集村的稻虾共育产业扶贫基地,引进淮南市贺之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淮南市康鑫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两家稻虾综合种养企业,总投资2000万元,发展稻虾共育2000亩。2017年5月规划建设,通过土地流转,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初已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一期建设面积近740亩,形成了养殖、排灌等生产设施配套一体的标准化种养基地。
近年来,潘集区大力发展小龙虾“稻虾连作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稻田养虾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又一途径。
“稻田养虾”,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稻田地周边开挖简易围沟放养小龙虾,使其自繁自养。依靠这种模式,稻田里的微生物作为小龙虾的饲料,水稻不需要喷施任何农药,生产出的稻米也深受消费者青睐。该模式既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
近年来,潘集区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虾稻共作”生态种养,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达到小龙虾、水稻共同生长,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据统计,“虾稻共作”可亩产小龙虾200公斤以上,亩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
为了大力发展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潘集区科学规划平圩、贺疃、夹沟、古沟、田集等乡镇、街道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同时出台支持政策,对新发展“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养殖户,实行农技人员结对开展技术帮扶,各乡镇、街道加大对生产基地道路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定期举办培训班,激发了农民们养殖龙虾的热情,带动全区发展稻田养殖小龙虾21000亩。
“我们从4月初就分期分批投放虾苗,按照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6月初已陆续捕捞上市,每亩地能产商品虾150公斤以上,按市场每斤20元的价格计算,每亩地能创收6000元钱以上,秋季水稻每亩地收入可以达到1000多元钱”。正在巡塘的淮南市贺之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采取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打造虾蟹苗种孵化、养殖、包装、运输、销售一站式产业化服务体系,达到农业综合效益倍增的效益,同时带动了贫困户共同发展,又帮助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
据平圩镇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平圩镇稻虾产业基地,预计年商品虾产量将达11.1万公斤,产值达近400万元,基地还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个,目前有18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每年可务工9个月,月工资不低于1400元,切实有效地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基地带动21户农户参与发展,其中有1户贫困户20亩虾塘挂靠在基地参与发展,年收入14万元; 8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18亩土地入股到基地当中,每亩土地每年可获得分红1000元。基地的发展壮大还解决了周边村庄农民的就业问题,带领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致富奔小康。2019年基地又带动本镇46户贫困户入股资金24.2万元共同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我们将严格按照沟坑占地面积在10%以内的标准,发展稻虾综合养殖,将指导好稻虾综合种养合作社。”据潘集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联合社的成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低于市场奉献的能力,指导优质稻米和水产品品牌创建,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种养者的生产技能,使全区稻米综合种养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2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