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安徽芜湖本是酷暑难耐,而走在农村水田边,满目绿色稻田,伴着阵阵微风拂面,平添了几分舒爽。
“这里就是‘稻虾共生’基地,现在可是我们的‘钱袋子’。今年基地第一季的小龙虾已经实现销售收入超130万元,第二季虾苗也在陆续投放,再等秋天无公害水稻上市,就可给村集体经济添了一笔大收入。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全年能够给村集体经济带来50万元‘分红’。”繁昌县繁阳镇缸窑村党总支书记盛明付指着水田中央装着小龙虾的一个个笼子,难掩自豪地说道。
壮大集体经济带来新生机
如今成为缸窑村“网红地”的生态养殖基地过去通过土地流转,为外来的种植大户所承包,主要用于水稻和小麦种植。此前,承包人就多次找到村委会诉苦,因生产成本高、经营难度大,种粮难赚钱,打起了退堂鼓,希望村里尽快寻找新承包户。这让当时的村“两委”十分犯难:一千多亩土地若收回来没人接着承包,农户的租金就无法及时兑现。
新风向带来新转机
2017年6月,繁昌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缸窑村又被确定为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村。
村“两委”当机立断,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决定打造“一村一品”,发展绿色产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频闪现,让全村人心潮澎湃。村党总支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和“党员夜校”,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讨论如何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在吸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言的基础上,村“两委”干劲满满,要乘改革之风加快推进全村农业产业化发展,寻求更多的好路子、探索更多的好模式,努力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让全村群众受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红利”。
缸窑村积极寻求与同福公司合作,成立了芜湖繁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由缸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同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种植大户三方共同出资组建,是繁昌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批重要试点项目。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考察调研,该公司决定发展“稻虾共养”产业,在缸窑村白象圩建立繁荣农业生态种养基地,一期规划建设总面积1280亩,其中虾苗繁育区380亩,稻虾共生精养区900亩。全部按照“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生态稻虾共养循环农业模式建设。基地采用沟田稻虾共养模式,推广“稻+虾”高效综合种养管理和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和小龙虾。
生态种养趟出振兴新路子
一石激起层层涟漪。“稻虾共生”打破了缸窑村传统的种植模式,易复制、可推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可观。
目前,基地小龙虾已实现销售收入133万余元(不包括已投放基地虾塘的价值上百万元自产的3万余斤虾苗),经济效益显著,发展形势喜人。目前,基地第一季小龙虾已基本售完,第二季虾苗正陆续投放。
“预计到10月份,小龙虾销售量可达20万斤,销售收入可望超350万元。”繁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红武给记者算了笔账,“除掉龙虾,另外600亩无公害水稻按每亩400公斤,单价3元来算,收入可再增72万元。除去成本200余万元,利润大约有200万元。村集体经济占股25%,这样算起来,年底分红差不多能达到50万。”
除了有分红,公司的成功运行还解决了村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且公司在总结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在全村推广,带动全村更多农户共同发展小龙虾产业。养殖户只需每天早晚定时定量喂食、巡塘,查看小龙虾生长、水质、食料等情况。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并以保底价回收成品虾,既解决了农户技术难题,又解决了销售难题。
随着生产成本投入的不断降低和养殖经验的不断积累,农业生态种养的“钱”景可期,村集体经济将得到进一步的壮大,村民们的“钱袋子”将装得越来越鼓。
“过去村资源有限,集体收入只有村里的水库发包,一年不过几万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村里把‘家底’摸清亮明,不仅拓宽了致富门路,也提升了村民们‘主人翁’意识,大家对公司发展十分关心,积极献言献策。”盛明付对新农业经营模式前景信心满满,“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实现了‘养虾种稻、农业增效、稻虾共生、收入大增’,为我们对标‘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富民、加快农业转型’的发展目标,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有益之路。”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