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叫“2000万亩小龙虾,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充斥着对我国小龙虾产业的不实之词,突显了那个作者对我国小龙虾养殖业的不了解,对我国整个农业的不了解,媒体不了解农业而又妄谈农业,会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出台和推行产生深远的、不利的影响。
那个作者开篇指责“稻田养虾”成了“虾田种稻”,尽管那个作者承认“稻渔共生”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也赞扬了“稻蟹”、“稻鸭”模式,但极力反对“稻虾”模式,并提出了“稻虾”模式的四大负面效应。其一是挤占基本农田,减少越冬作物种植面积。
其实那个作者并没有了解我国1000多万亩的“稻田养虾”是怎么来的,是行政命令吗?还是种田农民的“玩心驱使”?农民朋友是最讲实际的,如果“稻田养虾”不赚钱,农民会这样做吗?其实正是推广了“稻田养虾”才保证了我国基本农田不被抛荒,保证了我国的粮食种植面积。以事实为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一亩农田一季水稻、一季油菜,亩产稻谷1400斤,去掉种子、肥料、农药、人工等,实际收入只有400~600元;一季油菜亩产菜籽200斤,去掉种子、肥料、农药、人工等,实际收入100~200元,总收入高的也就是800元,这还要是风调雨顺,收成好的年景,如果遇上天旱、洪水、虫害等,辛苦一年没有收成是常事。
稻田养虾一亩可亩产稻谷1000多斤,小龙虾200斤,去掉种子、肥料、农药、人工等,收入2000元以上。种田收入低、没有保障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农田大量被抛荒,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得不到保证也是一直困扰着主管部门头痛的问题。现在推广了“稻田养虾”,这些都不是问题了,主管部门不再为此头痛。而且小龙虾能利用秸秆,秸秆不用焚烧,保护了环境;秸秆还田,土壤的肥力增加;小龙虾能有效消灭虫卵和幼虫,农药的使用量大大减少,稻谷的质量和安全性也大大提高。所以我们在2005年推出稻田养小龙虾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2000万亩小龙虾正是讲述了小龙虾产业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巨大贡献。
由于品种特性不同(河蟹春夏季繁殖、小龙虾秋冬季繁殖),“稻田养虾”和“稻田养蟹”是不同的,小龙虾与水稻共作不像河蟹与水稻共作那样明显,但小龙虾消灭稻田杂草和虫害的能力丝毫不比河蟹和鸭子差。“稻田养虾”与“稻田养蟹”不同,“稻田养虾”虾的产量主要在“小龙虾与水稻轮作”阶段,“稻田养蟹”蟹的产量主要在“共作阶段”,“共作”阶段小龙虾产量较低,需要技术支撑“小龙虾与水稻共作”才会有“轮作”阶段一样高的产量。由于多数养殖户还没有掌握这个“共作”技术,还没有实现双高产的目标,“共作”阶段产量低或没有产量,但共作是存在的,没有这个 “共作”,也就不会有“轮作”阶段小龙虾的高产量。
至于有个别养殖户重视养虾、不重视种稻,这正说明养虾是赚钱的,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调研2018年2/3养虾户亏本或不赚钱,这个结论是错的,2018年是我国小龙虾市场价格最高的一年,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养虾户赚的盆满钵满,只有少数没有经验的新户出现亏本,他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正像那个作者认为养殖户都不重视种稻一样,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多数稻田养虾户是既重视养虾也重视种稻,因为“养虾”和“种稻”是相辅相成的,有经验的养虾户知道稻子种不好,虾也就会养不好。个别人不能代表整体,何来挤占基本农田?何来只养虾、不种稻?
至于“破坏土壤、加剧水资源紧张”都是“似是而非”的无稽之谈,不值得去反驳。
现在小龙虾养殖业究竟要按什么“键”,那个作者主张按“停止键”。这个“键”不是那个作者想按就能按下的,这要由市场决定,如果养殖小龙虾仍然会给养殖户带来收益,谁又能按停这个“键”呢?
现在小龙虾养殖业究竟要按什么“键”,我认为要按“科技键”,特别是市场虾价出现下滑的“调整期”,“科技”就更为重要。养殖户出现亏本也是没有掌握养殖技术的原因,以现在小龙虾养殖业现状来看,平均单产约100千克,大大低于高产户200千克、300千克的水平;以市场价格来看30克以上的大规格虾,价格都会超过25元/斤,低于20克的小规格虾只有不到10元/斤,而养出大虾是需要技术的,养殖高产也是需要技术的。我们应强调科技,让养殖户掌握技术,养出高产量的大规格虾,取得“轮作”、“共作”双高产,养殖户还会亏本吗?不掌握技术,按下停止键,不养小龙虾改行去养河蟹同样会亏本。而那篇文章的作者也谈到科技,但他恰恰把科技放在最后,可见并不重视科技,现在的问题可能就是不重视科技的人太多,而这些人都掌握着话语权,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