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汊河镇绕山村,北有杭北干渠、南有两支渠,渠道交汇,水系发达,水资源优势明显,全村种植水稻约2000多亩。近年来,作为全县8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的绕山村在村支部书记朱哲根带领下,针对水稻价格下跌、农资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新模式,促进农业提效增收,推动农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我从今年初开始就被安排到村龙虾养殖基地上班,每天从事虾塘看管等活,龙虾收获季节,我帮助捕捞龙虾,最高时候每斤龙虾卖到三十七八元,最低也在十五元以上,每月我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今年55岁的绕山村安南村民组建档立卡户张孝艮高兴地说。他边说边时不时瞅瞅虾塘里快要起笼的小龙虾和田地茁壮成长的水稻。
“这稻虾共作比光种田划算多了,虾子每亩纯收入两千多元,我村目前总共发展了200多亩稻虾共作,自六月份第一季龙虾开始收获以来,已经捕捞龙虾1500公斤,获出售收入6万元。”绕山村支部书记朱哲根兴奋地说。据他介绍,绕山村龙虾基地是在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于2017年10月开始动工建设,一期开发200亩。
截至目前,通过扶贫项目投入近70万元,进行沟、渠、路、灯、监控、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清淤和深挖4口40亩水塘,改造平整80亩水田,整治一座荒丘陵,投放龙虾48万尾、鱼苗8000尾,种植有机水稻60亩,栽培桃树、香椿、金桂和冬青等树苗3000棵,并在基地内建成扶贫就业车间,吸纳用工解决10多名贫困户就业,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建成集特色龙虾、有机稻、水产养殖、花卉培育、风景苗木栽培、水果种植、垂钓、农家乐、旅游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采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联动发展”模式,既能使集体每年可预计增收6万元,也能给10多户在基地就业的贫困户每年创收8万元,同时带动周围更多贫困户发展龙虾养殖,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稻虾共作模式,激活一池春水
在绕山村,近几年村里鼓励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可是水稻卖不上价,租金和农资却是不断上涨,土地流转少人问津,甚至流转土地的大户找到村里要求土地退包,这可愁坏了村“两委”。
土地流转难,现代农业发展遇到瓶颈,光种田没有效益是根本。找准问题症结后,通过考察,村里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利用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的优势,积极培育安城专业合作社并以之为龙头,积极打造绕山村稻虾共作扶贫基地。如今,全村2300亩土地,已经流转了600亩。
针对稻虾共作模式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绕山村“两委”把发展稻虾共作列入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而干汊河镇党委政府也积极支持该产业发展,对贫困户发展稻虾共作每亩补助500元,最高补助至5000元。截至目前,干汊河镇全镇已有稻虾共作涉及6个村约2000亩,预计亩产均能增收650元。
实施生态种养,搭上现代农业快车
“稻虾共作不用农药、不施化肥、不使用除草剂,是一种‘种有机稻、养生态虾’的种养模式,在收获小龙虾的同时水稻品质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绕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忠接受采访时,告诉笔者,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生物肥,互依互补,还能为生态增值、水土改善。
“目前,绕山村龙虾正在积极申报绿色无公害认证,从而进一步提升龙虾养殖效益,增加农业附加值”,据绕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陈忠介绍,绕山村结合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稻虾共作,“号准”农业发展脉搏,整合激活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助力群众“搭上”了现代农业“快车”。
下一步,该村将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形成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做好文章,助力脱贫攻坚,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基础。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