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善广乡上坪村稻虾养殖基地的田埂上,村民们正在栽植苏丹草和黑麦草。“一个月前,我又投放6000多尾鱼苗。”养殖基地负责人秦林说,在稻虾共养的基础上,他正在尝试着水稻、小龙虾、生态鱼共养模式。
秦林是忠州街道香语社区人。1994年5月,他从原忠县技校毕业后,曾在原新生镇供销社做仓库管理员。从单位下岗后,他一直在浙江、广东等地打工。2015年1月,秦林从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看到,有人采取稻虾共作模式养殖小龙虾,他很受启发,觉得这个产业大有前途,当即决定回到农村闯出一片新天地。
稻虾共作,技术是关键。虽说秦林从小生活在农村,但对于小龙虾养殖,却是门外汉。就在他为养殖技术发愁时,一名初中同学给他送来了“及时雨”。这个同学在湖北宜昌搞小龙虾养殖20多年,称得上水产养殖方面的专家。在同学一番有针对性的指导后,秦林很快掌握了小龙虾养殖技术。
就在秦林学成小龙虾养殖技术,准备大干一场时,其父亲突然身患重病,他的创业梦想不得不暂时搁浅。2017年底,秦林开始了他的“圆梦行动”:在善广乡上坪村、杨鹤村流转土地140亩,开始养殖小龙虾。他严格按小龙虾养殖无公害标准生产的要求,对稻田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开挖环形沟,建设虾池,安装围栏、围网等防逃设施。
起初,秦林只用30亩做试验田,投放小龙虾苗种1000公斤。因他在湖北学习的是静水养虾技术,而这里是流水,里面含的有益菌较少,导致虾子生长缓慢。由于初涉养殖,技术水平不高,2019年3月,他养殖的第一批小龙虾仅收入3万多元。
“现已投入80多万元。”秦林说,2018年因小龙虾的繁殖和长势效果都不理想,加上小龙虾品种单一,回报较少。他将虾种换成澳龙3号、澳龙6号小龙虾与普通小龙虾杂交的品种。
新品种不仅长势较快、抵抗能力强,而且肉质细腻,口感很好。2020年,秦林实现销售收入15万元,今年预计可实现50万元。
秦林的养虾基地像一块磁铁石一样,吸引了村里30多名村民前来务工和学习养虾技术。
五组村民汪奇今年已60多岁,他流转土地3亩,每年收入1500元,加上每月务工收入1500元,一年下来收入近2万元。“之前我基本上没有收入,现在我在基地帮忙养虾,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汪奇说。
近两年,秦林还种植了300亩水果林。他的心愿是将上坪村打造成集养殖示范、垂钓小龙虾、采摘水果于一体的休闲基地,带动当地群众增加收入,共同致富。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