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龙虾行业有哪些问题?来年如何改进?
一、养殖方面出现的问题
1、市场回放:
①2016年的市场火爆,导致各养殖投资纷纷入市,2017年底,非理性挖池,养殖面积不断攀升,形成对苗种的巨大需求
②2018年3月至4月,大虾及虾苗价格纷纷创下新高,大虾价格高达88元/公斤,虾苗价格最高达45元/公斤,这是后期损失埋下隐患;
③5月“虾苗成灾,虾农受伤”,第一轮损失发生;
④在7月和8月,“供不应求”、“虾荒”,直到缺货,第二轮损失形成;
⑤预计9月- 11月,虾突然出现“找不到买家”。
虽然2018年还没有过去,但是按照综合现在的状况,可以总结2018年整个全年市场行情和过山车一样剧烈波动
2、整个产业链几乎没有赢家
①虾餐厅:寻找虾源的成本增加,质量不稳定,很难建立品牌,80%的店被迫提前2个月关闭,90%的店提前1个月关闭,坚持到最后低于5%
②养殖户:需要虾苗时没有苗木,抢高价苗,当虾大幅上涨时没有虾,开始卖虾时价格猛跌,超过70%的养殖户受到损失,真正盈利的养殖户低于10 %。
③流通环节,虾供应商已经成为神经病,动手抢虾,收到虾又无法脱手,一抢到手就亏无法脱手
④加工企业:缺虾的时候收不到货,养不活工人,货多了每天加班加点,又招不到工人
⑤吃货等虾:大多数时候缺虾,排队排到心慌慌。吃一只虾,等到你有高血压
⑥料企和药企到处推广,抓住典型的夸张误导,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问题是在繁殖方面
2018年,小龙虾给了整个产业链狠狠的一记闷棍;
①“神奇的龙虾、疯狂的龙虾”变成“受伤的龙虾”
②2019年呼吁回归理性
③问题是在养殖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都存在
二、繁殖方面问题的起因
1、气候问题是客观原因和主要原因
①2017年10月至11月,三种强烈的降温效果对秋季繁殖有很大影响。在2018年初春,温度没有上升,推迟了幼苗的生长。这是早期“一苗难求”的主要原因,对大多数养殖户“高价苗、低价虾”已埋藏隐患,使第一季虾全线亏损;
②5月至6月,连续阴雨天气,气温急剧变化,第二期苗木的成活率极低,仅为20-30%。幼苗投入后,连续高温,根本没有产量,很难开始捕捞,直接导致7-8月供应短缺,供应中断,全线亏损;
③第三季抢投,还缺少是苗,更不用说好苗,最后出来一点虾,虾店又大面积关门,卖就更不易了;
2、盲目投资,一拥而上拖累整个行业,这是一个隐藏的原因
①倾听人们的宣传和鼓动,当他们一时兴起时,跳进坑里;
②技术、管理、资金、准备不足,盲目追风
③无法自拔,心存侥幸越陷越深;
④抢夺、浪费资源,连累真正会养的人,也连累了整个产业链
3、养殖结构发育异常,模式比例严重失衡,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①稻虾模型:模式单一,集中出货导致“虾贱伤农”,但又集中断货,导致旺季供应不足和缺货,严重违反市场经济规律;
②模式比例严重失衡:全国的虾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实际远远大于这一面积,主要是稻虾,其他模式不到10%,难以支撑旺季市场需求。稻虾已经达到了去产能的阶段但还在盲目发展,后果令人担忧;
③部分稻虾转向精耕细作,但又做的四不像,很难有良好的效果;
4、养殖技术不科学,旧养殖概念是关键原因
①池子被随意改造,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②通过养鱼方式养虾很难成功。例如,使用大量消杀方法。不加选择地大量使用投入品。既违背了小龙虾的生物生态学规律,也忽视了食品安全问题。
③该投入时不投,不应投入时乱投,或不愿投资,根本不能产生结果
④不学习,不调研,片面理解,胡搞瞎搞,这是不可取的
⑤把意外的成功当成必然的成功经验,没有研究和改进,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将是无助的;
⑥迷信专家或一味的反对专家,不能选择性参考,难以提高;
三、解决养殖端的问题
1、调整结构:以稻虾为主体,适当扩大精养区域,结合各种模式,稳定和保证市场供应,使整个小龙虾产业健康良心的发展;
①稻虾保证早期中期市场供应,同时精细化养殖;
②精细化种植是市场中后期的主要供应,比例应扩大到3:7,目前不到1:9,可开发其他如温室养殖,湖泊养殖等;
2、改变方法:打破长期大面积依赖低温水草的模式,研究以轮叶黑藻为代表的本土高温水草的复合种植方法,如“轮叶、苦草组合”的组合使得精细化养殖和稻虾成为真正错季节生产,实现均衡生产和稳定供应。
①伊乐藻的优点和缺点
②轮叶出早叶、晚虾、好虾,大虾、并省药
③复合水草优势明显,连续出虾;
3、改变观念:“没有药物、减少饲料,生态养虾方法”
①该投入时就投入(饲料、动保产品、微生态制剂)
②该狠心时就狠心(杀杂,杀虾,杀虫)
③该卖时果断卖
④该问时谦虚问
⑤该花钱时肯花钱
4、技术要创新
①建造池的方法需要创新
②草种植方法需要创新
③繁养结合需要创新
④遗传育种需要创新
⑤疾病预防和抗病需要创新
⑥销售模式需要创新
四、大家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
1、稻虾转养新技术、关水为池,连续批量虾类养殖、精细化养殖。放水为田钟稻,稻米和虾分离,稻米和虾相结合,以克服共生,减少管理难度。
①当前稻虾模式的优缺点是:利用自然资源和种植空档时间,成本低,缺点是季节性矛盾,化肥用药矛盾,复垦矛盾,难以生产好虾,出虾过于集中,卖不上好价,效益不能最大化。
②精细化养殖的优势和劣势:连续产虾、优质产虾、大虾生产、高效等,但技术性强,长期饲养疾病多
③轮转养殖克服二者的缺点,发挥了二者的优势。在条件好的情况下,就连续养虾,疾病多就种水稻。当养虾时,水稻休耕。种稻时,相当于虾在休养。
④池挖法是一种平底无环沟,坡度比为1:2.5-3.25亩左右,中间有泥脊,沿季风方向高进低排。
⑥改造是对土地是一次重新平整,适合低洼和低产田;没有平整过的土地,废弃鱼塘荒地复垦。建议不采用经过土地平整并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的田地。
2、对虾稻米模式应实施三大改革
①改变方向:沿着季风的方向。变挖法:窄沟拓宽沟4-6米变为6-8m,增加虾容量;深沟变浅沟1.5m变为0.8-1米,方便种草
②改种植草:田间种植伊乐藻,稀植,收虾后打下去做绿肥。沟里轮种了各种高温草。
③改上水的方法:割稻后,立即上水被淹田泡湿后放水,等稻桩返青。当杂草长出来时,逐渐加水至正常的养殖,有效地控制了老黑水。
3、精细化养殖模式应进行三次重大改革:
①变挖法:沿季风方向,通过风打破水体表面张力,加速氧气入水,有效减少小龙虾缺氧浮头、平底无环沟、方便晒池和天然杂质去除,减少了用药。
②改变草种植模式:将低温草改为高温草、改单一草为复合草
③改放养方式:改单纯投苗为繁养一体化
4、关于投入品的问题
①饲料
A、大品牌的可靠稳定,贵有贵的道理,例如天邦,澳华,金康达,正大,希望特驱,海大,其中天邦注重制造工艺和营养,而澳华在注重动物营养的基础上注重开发小龙虾的生长潜能,所开发的幼苗料“虾奶粉”和成虾料“龙虾安康”都为虾的快速健康康生长提供了保证。
B、本土成熟品牌性价比高,值得选择,比方岳阳新宏,潜江扶农,扶农料注重酶活性及肠道调理。
C、关注点:养分,添加物,粉尘度,溶水性,粉碎细度,转化效率及饵料系数,标准是长得快,长得好,壳色亮,活性高,发病少,不坏水不坏底,斤料斤虾
②动保商品水世纪、上海阳农生物、郑州鑫中渔、大地生物等
A、严厉管控投入品,告别消杀的方法,牢记“菌毒”是杀不尽的,恢复很快,但消杀对小龙虾是有害的。
B、倡议树立微生态体系,注重水环境,草环境,底环境的改进,减少运用微生物制剂,以菌克菌。
C、确立以草为中心的养殖技术体系
D、养虾不必用药是完全可行的,乱用药反而长不好。
E、微生物制药都要严格控制运用,复合芽孢杆菌和肥水商品可适当采用,别的不要乱用。
③大量采用机器设备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科技含量,比方湖北仙桃万英机械厂生产的割草船、投料机,喷药机,动力桨。
5、关于苗种的问题
A、倡导自繁自养,繁养一体化。
B、倡导就近购苗,不建议远间隔运输,苗离水2小时内,成活率80%-90%,每超越1小时就降低10%
C、倡导投种,不倡导投苗(精养投种每亩30斤,虾稻可稍大40斤左右)
D、倡导早投苗,投足苗,不倡导迟投苗4月20日前投苗,可达95%成活率,5月可在60%-70%,6月可达40-50%,7-8月20%-30%,9月后可达40%-60% ,10-11月可达70-80%
E、阴雨不投,气温猛烈变化不投,高温不投,瘦水不投。
F、出苗环境与养殖环境相近,则成活率高
G、野苗、杂苗、过台苗坚决不投。
6、关于植草的成绩
A、建议逐步转向轮叶等高温型草,优势分明。
B、轮叶的种植办法:当年12月至次年3月种芽孢,4月中旬-8月中旬均可用营养体移栽养护要点:早期杀鱼杀虾、杀虫、施肥,及时精确,中前期打草头,下肥处置要妥当、密度适中,掩盖率可略高,达70%;
C、本地草优于出口草,复合草优于单一草
D、沉水植物优于浮水动物,水花生、水葫芦、浮萍不可取。
7、关于晒塘的问题
A、晒塘的重要性:晒一次塘的效果优于任何药物处置,规范是土发白至裂口
B、夏晒优于秋晒,冬季冻晒也很棒
C、一次晒塘,全年病害少
8、关于虾的质量问题
A、好虾的判别标准:底白鳃白,肉质丰满有弹性,个小尾大,活性强,耐运输
B、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养不出好虾
C、乱用药养不出好虾
9、关于卖虾的问题
A、要有品牌认识
B、良好的口碑是树立品牌的根底,坚持养好虾,生态虾,严格分检,足斤足两
C、要有服务意识,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
10、关于育种的问题
A、遗传育种,良种选育火烧眉毛。
B、培育高抗性的虾种苗应是第一目的,也是独一目的,反对种间杂交
C、麻壳虾(色点的丰厚水平)可作为检查遗传性状的便捷依据
D、用不同水系的虾苗组合混-杂就能得到更麻的虾,这就是遗传基因多样性的显性表现。
E、最多三年必需的换种
F、育种是个系统工程,但可每年从其它地方少量引种,必然会有成效出现。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5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