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曾经和小龙虾有关的“有趣”传言及真相。
传言一:小龙虾是虫子?
真相:小龙虾是一种“如假包换”的淡水虾。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介绍,小龙虾真名叫克氏原螯虾,是一种如假包换的淡水虾,根本不是虫子。它和龙虾有亲戚关系,分类学上都是十足目,其中,龙虾是龙虾科、正螯虾科或拟螯虾科,而小龙虾则是蝲蛄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当于人和猴子的关系,都是一个目,但不是一个科。小龙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所以又叫美国螯虾。原生地在墨西哥湾附近,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带,所以也叫路易斯安那州螯虾,它是最具食用价值的淡水龙虾品种。
传言二:小龙虾臭水沟里长大?
真相:和大闸蟹一样,都是在池塘等水体中长大。
据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中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立侨介绍,由于小龙虾颇受欢迎,全国从淮河以南到海南地区,小龙虾养殖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规范养殖后,小龙虾成长环境和大闸蟹一样,都是在人工池塘等自然水体成活,且总体养殖情况是安全可控的。单纯的靠小范围小龙虾养殖,其产量是完全跟不上品牌的、庞大的市场供需。
传言三:小龙虾专吃生活垃圾、动物排泄物?
真相:小龙虾主要吃人工饲料,水中生态链动植物作为食物。
为了提高小龙虾产量,虾农会给小龙虾投喂人工饲料,水体中含有小龙虾特别喜食的多汁肥嫩的绿色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等以及蚯蚓、螺、蚌等生物作为食物。以前有种说法,小龙虾对水体环境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的耐受能力较强。但研究发现,与其他虾蟹类相似,小龙虾其实对环境非常敏感,一旦水质受到污染,其生命活力变差、存活率和生长率就会明显下降,从而影响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如果养殖环境没有问题,包括小龙虾头部内的肝胰腺和性腺等,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相对而言,野生小龙虾的质量反而不可控,而一旦实行规模化人工干预,其质量更可靠。
传言四:吃了小龙虾会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真相:生吃、吃不新鲜的小龙虾患病风险大。
从食用科学养殖,经各项检验合格的小龙虾是相对安全的,但是由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发病原因很复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从国内外研究发现,食用了受病源污染的小龙虾和三文鱼等水产品之后,患病的风险就非常大。目前小龙虾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先进、科学的工业化制作工艺,有效杀灭小龙虾微生物,大幅度降低农残留物。
传言五:小龙虾重金属、病毒含量超标?
真相:养殖地所在政府部门专门组织抽样检测。
虾源养殖地政府加大“稻虾共作”的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稳步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推动安全高效人工合成饲料,提高抗病能力和小龙虾个体规格。严格禁止使用化工原料、化肥、农药及禁用药品,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完善疫病应急方案,加强病害预防,加强土壤、养殖水域重金属转移的规范管理,从源头彻底切断有害物质对小龙虾的侵害。如针对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快速巢式PCR监测,使小龙虾发病率降低到40%。
传言六:外国人不吃小龙虾?
真相:外国人将小龙虾做成香肠和寿司。
美国是最早对小龙虾进行商业捕捞的国家之一,美国国内销售的小龙虾,绝大部分是农民养殖的。在路易斯安那州,还形成了独有的小龙虾美食文化,当地居民把小龙虾做成各种美食,如小龙虾派、小龙虾浓汤、小龙虾香肠和寿司等品类。
近些年,小龙虾引发的争议话题虽不少,特别是2010年夏季南京发生的小龙虾疑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事件,确实是与食用小龙虾有关,但伴随消费者逐渐对小龙虾的了解,且经受大量的市场教育,小龙虾应该怎么吃才安全、什么样的小龙虾最好吃等等问题,早已拨云出日,重现光明。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