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小龙虾养殖新闻 » 稻虾鱼共生 一亩地赚三份钱

稻虾鱼共生 一亩地赚三份钱

作者:尘风发布:2022-03-05 4:00:02阅读:1,163次

长江日报记者潘璐&nbsp通讯员于卫

2月底,天气逐渐转暖,春耕即将开始。在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道科农村,脱贫户丁帮国在保养他的农机;当上老板的陈金武在修整沙塘鳢育苗基地,准备新一年鱼苗的孵化;王雄威在鱼塘边监测水质……

■&nbsp坚持推广稻鳢模式

向土地要效益

科农村位于江夏区湖泗街道梁子湖畔,有水、有田、有勤劳的村民。但是,在脱贫攻坚战开始之前,这里的水面和田地却没有好的效益。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针对该村特点,制定了向土地要效益的工作方针,派人去学习虾稻种养模式,又请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专家调研,制定村里的发展方向。从种好稻、养大虾这种普通的虾稻模式发展到如今效益更高的虾稻鳢模式,该村用了足足6年时间。

2020年,科农村在虾稻模式基础上开始引进沙塘鳢育苗基地。这种鱼的经济价值非常高,能在虾稻模式的基础上使每亩产值增加。致富带头人陈金武依旧第一个“吃螃蟹”,从10亩地做试点发展到如今的150亩。陈金武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采取虾稻鳢模式,改田、挖沟渠需要一定的投入,挖沟渠后田的面积也会变小,所以大家一开始都很犹豫。村民看到效益后,今年全村的田都改成了这个模式。

驻村工作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亩收稻谷800斤来算,一亩地种稻收入1200元,5月份养虾能卖3000元,如果在稻田的沟槽里再养上沙塘鳢,每亩又可以多收500元―1000元。稻、虾、鱼共生,形成了一种天然的食物链:虾可以吃稻田里的虫子,鱼可以吃虾,它们的排泄物又能做肥料,使稻子长得更好。这样的套养不仅经济附加值高,还能让产品质量更可靠。

2021年,科农村沙塘鳢育苗基地共孵化30万尾鱼苗。如果把这批鱼苗送给全省的沙塘鳢育苗基地,村里就不够了。今年,该村将沙塘鳢育苗基地调试到好的状态,预计能孵化50万尾―100万尾鱼苗,全村人的沟渠中就可以放养这种经济效益高的鱼了。

■&nbsp科技赋能

青壮年回乡成致富带头人

致富带头人陈金武告诉记者,他6年前回科农村的时候是心灰意冷的。“那时候,我觉得回村种田就是混个日子,没有什么奔头。当时,与周边村相比,我们村最穷。我感觉挺被人瞧不起。”

现在,科农村成了四邻八乡的致富“领头羊”。“大家都说科农村的稻种好。每到育秧的时候,就有人来买稻种。还有很多人说我们的鱼养得好、虾养得大,总有人来学习。今年,沙塘鳢还没有孵化好,预订鱼苗的人就来了。”驻村工作队队长冯晨钟说,现在科农村的发展上了轨道,工作队要做的就是让村里的致富之路更宽广。“去年,我们驻村工作队联系了一家大米加工厂,加工厂一次性收购了村里25万斤稻谷。今年,稻谷收购价普遍在1.1元―1.2元/斤,我们的稻谷卖出1.5元/斤的价格。”

因为村里发展得好,青壮年“回流”了。科农村妇女主任刘桂英之前在外地养猪,4年前回村开始养鱼,从“小白”到“专家”,一路有驻村工作队帮扶。31岁的王雄威以前在南方打工,回村养鱼后被驻村工作队送去上大学。目前,他即将完成学业,也在村里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在外打零工的丁帮国回村后,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学习开农机,又以零利率贷款买了农机。如今,买农机的贷款已经还完,丁帮国用赚来的钱流转了30亩土地搞虾稻鳢模式。“大家都赚钱了,我也不能落后,和大家一起干。”丁帮国说。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74865.html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