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淡水养殖 » 淡水小龙虾养殖成败的几个关键环节

淡水小龙虾养殖成败的几个关键环节

作者:尘风发布:2019-09-18 1:49:33阅读:6,309次

  近几年来,淡水小龙虾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钟爱,市场上小龙虾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小龙虾的人工养殖也就逐渐兴旺起来,养殖面积也是越来越扩大。人工养殖小龙虾看似简单,但从各地近年来的实际养殖情况来看,成败皆存,亩产量高的可达250~300Kg,低的只有10~20Kg,有的甚至是全军覆灭,颗粒无收。究其原因,许多养殖户只看到了小龙虾的良好市场前景,光凭一股热情,冲动之下仓促上马,但其自身缺乏养殖技术,对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最后导致养殖失败。有鉴于此,下面就淡水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简要介绍如下,希望对养殖者能有所启示。

淡水小龙虾养殖成败的几个关键环节

  1 虾种放养环节:首先在虾种来源上,把握宜近不宜远的原则,一般建议选择在同一水域的苗种,成活率才能得到保证,严禁投放药物诱捕的虾种。其次放养的时间选择上,宜在晴天的早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避免中午时阳光暴晒。第三虾种放养前可用3%~5%食盐水浸浴约10分钟,以杀灭体表寄生虫和致病菌。对从外地购进、经较长距离运输的虾种,因离水时间较长,放养前应略作处理,可将虾种放在池水内浸泡1分钟,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虾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放养,以提高成活率,但对于这类虾种的消毒杀菌则不宜再采用食盐水浸浴,如使用食盐水,则会加重其脱水的可能,而应采用15mg/L的高锰酸钾或0.5mg/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浴较为稳妥。经过上述步骤处理过的小龙虾的成活率一般可达90%以上。另外如在温度较高时加冰长途运输,在放养时同时要注意与池水的温差不能过大,要有一个“缓苗”的过程,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在入池后大量死亡。并且在池塘中适当混养一些鲢鳙鱼种,亩放养量约60~80尾,以改善水质,充分利用饵料资源。


  2 水草种植环节:“要想虾养好,必先种好草”,淡水小龙虾同青虾、河蟹一样,养殖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在池中种植水草。植草后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丰富的水草资源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部分养殖户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栽种好水草。因为水草既可为小龙虾栖息、脱壳提供隐蔽场所,又可净化池塘水质,增加水体中溶氧量,还可为小龙虾提供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饵料,其中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可减少小龙虾大小个体间的自相残杀现象。养殖水体中既要有沉水植物,又要有浮水植物,还要有挺水植物,形成上中下层水草立体并存。养殖过程中水草应越多越好,不要有怕水草多了会引起缺氧,影响到小龙虾栖息与生长,池中水草的覆盖面可达60~70%。如水草实在过多过密,也可进行人工刈割,形成“丰”字形的1~2米宽条带状空隙。反之,如果说早期水草种植过少,形不成旺长态势,在夏季气温高时易腐烂,加上小龙虾大量咬食的情况下,水草很容易消耗贻尽,引发一系列的后续问题。所以在平时要认真加以观察,随时注意添加移栽,确保池塘中水草资源的保有量,保持生态环境良好。


  3 水质调控环节: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水质调控的好坏与水草种植是密不可分的。在普通人的眼里,淡水小龙虾对水质的要求很低,甚至污水塘里也能产出大量小龙虾。其实不然,尽管小龙虾生存和适应能力较强,较能耐低氧,但清新的水质仍是小龙虾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想取得高产,水质调控相当重要。因为在溶氧低的环境下,小龙虾食欲下降,生长相对缓慢,且容易引起逃逸和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现大量小龙虾爬到岸边或浮于水草上部,应立即进行加注新水,特别是在养殖的中后期,每周要换水1~2次,保持水中不低于3mg/L的溶氧水平。假若池中水质过肥,pH值过低,或水质过于清瘦,水体透明度小于20CM或大于40CM,都不利于小龙虾蜕壳生长。在夏季时水位过浅,水温高于最适生长温度,也会抑制小龙虾的正常生长,同时可促使小龙虾性早熟,所以当天气过热时,要适当提高池水水位,以稳定池水水温。养殖过程中若发现小龙虾反应迟钝,游集到岸边,浮头并向岸上爬时,说明池中缺氧严重,要及时注水或开动增氧机增氧。另外为防止野杂鱼苗或鱼卵随水流进入池塘,注水时应用60目筛绢制成的“袖袋”套在进水管上进行过滤。


  4 饲料投喂环节:淡水小龙虾属杂食性,偏好动物性饵料,且性贪食、食量较大,在饵料不足时容易造成同类自相残杀。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存在三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饵料投喂数量不足,舍不得投本,总认为天然河沟中也能出产大量小龙虾,故一切顺其自然。投饵量不足会造成小龙虾大小个体间互相残杀,另外因营养不良,造成部分小龙虾蜕壳不遂,或因索饵而逃逸,影响到养殖的产量与效益。二是投饵方法不当,小龙虾大多习惯于占据各自的地盘,活动范围与半径较河蟹等要小得多,在投饵点的数量设置上应相对多一些,在小龙虾集中的地方多投,尽可能要让其都能吃到,促均衡生长,避免出现争食和规格大小不均。每天的投喂量以吃得完、不留残饵为准,灵活掌握。每天喂2次,早晨和傍晚各一次,晚上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80%,饵料应投在沿池塘四周的浅水区域,并适当分散。三是饵料营养不全面,相对于饵料投喂不足,部分养殖户片面加大了精料的投入,而忽视了草料的投入,生产实践表明,草类资源缺乏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小龙虾产量较低,而且质量较差,难以卖出好价钱。目前市面上“铁壳虾”的大量出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草类的摄入,小龙虾缺乏适宜的生活栖息脱壳场所,导致脱壳次数减少,甚至不脱壳,造成生长缓慢,从而形成了个体不大但虾壳已变红变硬的“铁壳虾”现象。从中也可以看出交配人工种植的重要性。


  5 病害防治环节:小龙虾抗病能力较强,在天然水域中不易得病,甚至在污水河中也能出产,因此,部分养殖户在病害防治上存在着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在池塘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管理不当也易引起疾病的发生,要走出“小龙虾不会生病”的误区。其常见病害主要是纤毛虫病和黑鳃病、烂鳃病,上述疾病的发生多与水质恶化有关,纤毛虫病可用 “虾蟹甲壳净”(主要成份为硫酸锌),用量为150~250克/亩米;消毒杀菌可使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用量为100~150克/亩米,也可用泼洒二溴海因,用量为0.2~0.3mg/L,近两年来,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也呈现出逐年多发的态势,死亡率也较高,目前来讲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只能从提高其自身机体免疫力着手,在日常饵料中添加一些免疫多糖和复合维生素。禁用菊酯类、有机磷类药物,例如晶体敌百虫、敌杀死等药物,也要防止农田药水大量流入虾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淡水小龙虾苗种下塘之前要进行体表浸浴消毒,防止把外来病原体带进池中,每月还可坚持施用生石灰一次,一般用量每亩为25~30㎏,既改善水质,又可增加水体中的钙质,促进小龙虾脱壳。


  6 均衡上市环节:小龙虾在每年的秋末到初春这段时间有入洞穴居的特性,在苏南地区,实际的生长时间大致为3月初到10月中旬,尤其是5~8月是其生长的旺季。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放养时体长为2.5~3厘米规格的虾种,经过2个月左右时间的饲养,个体规格一般可达30~40克(约25~30只/㎏),即可捕捞上市销售。但由于6、7月份正是野生小龙虾的产出旺季,大量集中上市销售,对市场销售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部分养殖户存有惜售的心理,总想等野生小龙虾销售结束后,待货源稀缺、价格回升时再行上市销售,打一个时间差,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池塘人工养殖的小龙虾相比天然野生货,无论是外观印象和清洁程度,还是内在肉质与风味,两相比较,前者要胜过后者,价格也要普遍高出后者2~4元/㎏,在市面上更受消费者欢迎。况且小龙虾养殖过程中,个体大小相差较大,捕大留小、均衡上市的好处在于可适当减少池中小龙虾的密度,尤其是在盛夏高温季节,降低缺氧的风险,也有利于较小规格的龙虾快速生长,提高整体产量。在养殖过程中若能获得足够的虾苗作为补充,还可以采取轮捕与轮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殖,不断起捕30克以上规格的成虾,并且不定期地补放虾苗,可使养殖产量得到较大的提高。


  淡水小龙虾为隔年性成熟,秋冬季产卵类型,一年产卵一次,交配季节一般在7~12月份,在自然情况下,亲虾交配后,开始掘穴,雌虾产卵和受精卵孵化的过程多在地下的洞穴中完成。小龙虾性成熟交配后,雄性容易死亡,雄性的个体越大,死亡率越高,雄性寿命要比雌性短暂。如果说不进行及时捕捞,等秋末进洞后,雄性小龙虾也可能发生自然死亡,降低总的产出量。


  当然,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环节外,还有淡水小龙虾养殖模式的确定、种苗的运输、敌害生物的清除和防逃设施的设置等也都是相当重要的。总而言之,在养殖的各个环节之间是紧密相联的,不能有任何偏废,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整个养殖的失败。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2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