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小龙虾大田育苗的时候。位于庐江县泥河镇的放马滩龙虾养殖 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已在稻田里灌上20公分深的水,每周还要往稻田里投一次豆浆,以利龙虾苗成长。待到来年春夏之际,水稻和小龙虾将在稻田呈现“共生”景象。
合作社理事长吴保林告诉记者:“我社‘稻虾共作’核心示范区面积有12000亩,今年又在周边乡村扩增了5000亩。 ”
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从明年起,我省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到2022年,每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100万亩,每亩水稻产量达到1000斤,亩年产值达到10000元。到2022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600万亩,累计增收720亿元。
“稻+虾”模式发展迅猛
吴保林告诉记者,“虾稻共作”又被称为“一稻两虾”,就是在稻田里沿田埂挖出环形水沟,每到插秧时节,便把幼虾移至沟内生长,等秧苗长结实了,再把沟里的幼虾引回稻田。每年四五月份收一季虾,到了八九月份还可以收获一季。其经济效益是常规水稻种植的三倍多,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省以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为抓手,强化市场引领、技术带动、政策推动,稻渔综合种养呈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60多万亩,比2017年增加70万亩。
据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人蒋军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近年来形成的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新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生物共生互利原理,种植养殖相互促进,在保证水稻产量不减的情况下,显著增加稻田综合效益。我省稻渔综合种养现有稻虾连作、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稻鳅共作四大模式,其中稻虾模式发展迅猛,占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95%以上。
目前发展较快的市有六安、滁州、合肥、安庆、宣城、马鞍山,面积超过5万亩的县有8个,形成了沿江、沿淮和环巢湖三大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已创建全椒赤镇、芜湖盛典、庐江放马滩等3个国家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22个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龙虾和渔米品牌渐响
今年6月在合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上,定远海群现代农业公司展会现场以10元/斤的价格与北京一家物业公司签订了60吨“虾稻米”销售合同。
蒋军表示,特种水产养殖有效促进了稻田的产业化经营,示范区水稻亩产普遍在500公斤左右,综合效益较水稻单作平均增加50%以上。示范区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较水稻单作平均减少50%以上,各地纷纷打造出“稻渔米”“稻田鱼”等优质健康品牌,带动稻米和水产品价格上涨。
“全省小龙虾品牌近30个,合肥龙虾、全椒龙虾、南漪湖龙虾、下塘龙虾、赤镇龙虾等形成了区域性品牌,全省已注册的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大米品牌达到97个。 ”蒋军告诉记者,2017年我省小龙虾养殖产量13.77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全椒县、霍邱县、宿松县、长丰县小龙虾年产量超过1万吨,进入全国前30强。
稻渔综合种养潜力巨大
在蒋军看来,我省有稻田3000多万亩,据测算,水利条件好、具备稻虾综合种养的有1000万亩左右,目前我省稻渔综合种养的面积只有160万亩,还有800多万亩的空间可以去挖掘和利用;从2013年以来小龙虾的消费增长势头很旺,过去是年轻人喜欢,现在中老年人也喜欢。 2017年全国小龙虾社会经济总产值近2700亿元,市场需求增长了83%。静态测算,国内市场仍有100万吨缺口,意味着有1000万亩的稻虾增长空间,稻虾综合种养潜力巨大。
“到2022年,我省将建设3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0万亩以上的重点市,10个30万亩以上的重点县,20~30个连片规模5000亩以上高规格示范基地,20~30个稻田小龙虾秋苗繁育基地。 ”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还将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到2022年培育3~5个年产值超过3亿元的加工企业,创建3~5个农旅结合的龙虾特色小镇,打造10家稻虾综合种养融合发展领军企业。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0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