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湖北,小龙虾进入盛产期。从田间地头起水捕捞的清水虾,被一车车送往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餐桌。
2018年,湖北省小龙虾总产量突破81万吨,总产值首次超千亿,成为农产品行业内首个千亿产业。从一锅咸香甜辣成名的油焖大虾到集纳所有口味的全虾宴,再到聚虾成塔的龙虾塔,消费市场里的小龙虾永远都有新的花样。小龙虾从大众餐饮走向成品加工,再到如今链接全域旅游的产业融合,湖北的这一条“虾路”走得越来越宽阔。
吃虾花样更多变
消费产值千亿递增
昨晚7点半,汉阳罗七路上的董记虾店,一群食客围着一座装满小龙虾的高塔拍照,然后站着吃虾——在热闹了两年多的全虾宴之后,江城今年又出现了“虾塔”的新花样。“现在小龙虾既拼口味又拼创意,爱吃虾的人根本停不下来。”从3月初就开始吃小龙虾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和朋友几乎每周都要吃一顿虾,即使不在虾馆嘬虾子,也会在家里自己烧虾。
虾馆老板董先生说,做“虾塔”的店是他开的第二家虾店:“汉口的店做得不错,可能很多人觉得吃虾子很贵,但实际上武汉从不缺吃虾的人。”
湖北小龙虾江湖的从业者总是有起有落,但消费市场却始终欣欣向荣。记者从省水产局了解到,去年吃虾季,全省有33.05万吨小龙虾直接用于餐饮市场,最终形成的小龙虾餐饮产值达到489.14亿元,同比增加近6%。
去年,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中国水产学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以餐饮为主的小龙虾消费产值达到2000亿元。业内预计,今年这一数字有望超过4000亿。
省水产局介绍,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小龙虾江湖中,我省巴厘龙虾、虾皇等一批“老牌虾店”,已陆续向省内中小城市和省外市场进军,并在当地形成了较高影响力,在餐饮市场叫响了湖北小龙虾的品牌。
虾稻共作质更优
提升产量市场更大
从4月底开始,潜江松替小龙虾养殖合作社的农户严仲黎就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他从早到晚不是在捕虾的船上,就在运虾的路上。“我们的小龙虾养在稻田里,会更加生态健康,肉质口感也更好。”老严告诉记者,潜江75万亩虾稻共作农田已经成为全国小龙虾养殖的领先模式:“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价钱也更可观。”早在两年前,老严养虾一年的毛收入就超过80万元。
水产专家告诉记者,在湖北的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下,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大幅增加,产量明显提升。另一方面,稻田里浅水浸泡的小龙虾能够吸取水稻营养,尤其在水质优良的环境里,肉质也更清爽。
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在湖北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布会上也介绍,好水养好虾,在当地二类水质里养殖的小龙虾肉质Q弹,在营养上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是生态健康的水产品。
来自省水产局的数据显示,在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双提升下,小龙虾产量在去年快速增长,全省小龙虾产量达到81.24万吨、同比增加28.62%,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品质提升与产量增长让湖北小龙虾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市场不断扩大。据了解,目前仅潜江小龙虾店就超过3000家,湖北小龙虾餐饮店数量更多,覆盖全国多个省份。在加工品上,湖北的小龙虾除了加工出口的数量连年排名全国第一,更已成为休闲零食中的“网红爆款”。
红火的小龙虾市场同样吸引了社会资本的青睐。省水产局介绍,目前全省各类社会主体对小龙虾产业的年投资额超过40亿元。
三产融合增效益
向外扩张唱响品牌
为了尝一口正宗潜江的小龙虾,市民张先生在五一小长假约上一众好友驱车前往:“这就是一场美食自驾游,但没想到当地也还有些不错的景点。”在潜江,张先生和朋友们逛龙虾城、吃小龙虾、参观曹禺文化园,玩了两三天。
潜江知名虾馆“虾皇”的负责人潘先生介绍,每年到店里吃虾的食客来自天南海北,其中还有不少从成都、重庆来的食客:“他们既是来吃虾,也是来游玩的。”
以小龙虾为纽带,以美食为名的文化旅游正在成为湖北小龙虾产业的重要延伸。“小龙虾本就是天然的旅游元素,可与文化旅游形成深度的产业融合。”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总规划师唐昌华称,以潜江为代表的湖北小龙虾主产区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元素,可以通过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当地形成文化游、乡村游、美食游、运动康养等全域旅游特色。
记者从潜江市政府了解到,当地已经开发了多款以小龙虾为主题的旅游产品,还将开通更多虾稻主题旅游线路,形成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更值得欣喜的是,湖北小龙虾的养殖加工已经开启了向外扩张、不断扩大养殖面积的步伐。我省目前已开启了“走出去”战略,以潜江为代表的虾稻共作模式在安徽省开辟10万亩,并继续向外地扩张,不断提升小龙虾养殖规模和产量,最终带来终端价格的下降,让市民吃到品质更高、物美价廉的本地小龙虾。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