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前,彭其凯是一家化工厂的老板,经常为环保和效益问题发愁;2015年,他瞄准龙虾养殖行业,在浩口镇建起1000多亩的龙虾养殖基地;2018年,他将养殖技术、模式、人才共享到天门市干驿镇,建起3000亩龙虾养殖基地,亩盈利5000元,成为践行龙虾产业“走出去”战略的能人,开启了致富快车道。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浩口镇西河村五组的潜江市德来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探访彭其凯转型致富以及“走出去”的艰难历程。
“隔行如隔山,办工厂和养殖有很大的区别,看别人养虾都赚钱,我也跟着养虾,刚开始走了些弯路。”说起创业历程,彭其凯告诉记者,第一年由于基地水路不通,加上养殖技术不熟,亏了300万元左右。得知消息后,浩口镇政府积极行动,帮助该村挖沟渠引入田关河清水,还组织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到田间进行指导,解决养殖难题。
终于,2017年,合作社获纯利500万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彭其凯准备扩大养殖面积,但我市养殖面积几乎饱和,大片的基地实在难以寻觅。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市提出了“共享”模式,大力推动区域品牌建设,从单一输出产品向推广标准化养虾模式转变。这一消息给了彭其凯启发,此时正好天门抛出了橄榄枝,欢迎潜江养殖户走进该市。
彭其凯决定到天门开辟第二个基地。去年,他在天门市干驿镇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成立了天门晨云稻虾专业合作社,并派出6名技术人员,复制龙虾养殖模式,输出养殖技术。
由于技术纯熟,天门基地落地很快,今年就已经初见效益。“目前,天门基地每天都有1.5万斤龙虾运到后湖小龙虾交易中心,逐步走上正轨。”该基地技术总负责人周新友说。
为了方便销售,彭其凯还在小龙虾交易中心租了两间档口,用来统一收购小龙虾,销往全国各地。
“市委书记吴祖云鼓励市域内职业农民、合作社、养殖大户等到外地建设虾稻共作基地,这让我们更有干劲了,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领先的养虾技术,一定能够推动潜江龙虾品牌和标准向市外延伸,实现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更大范围、更多企业共建共享共用。”彭其凯一脸自信地说。
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像彭其凯一样的养虾能人带着“潜江模式”走向全国各地,让“潜江龙虾”这一国家级品牌真正实现“潜江龙虾,世界共享”。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