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县农业部门了解到:盱眙县虾稻共生面积从2015年初的1100亩,到今年上半年将突破60万亩;全县从事虾稻共生50亩以上的种养大户共有4000余户,其中500亩以上的共有198户;县级层面打造了沿洪泽湖大道10万亩、盱马路沿线2万亩集中连片虾稻共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镇级建立了50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村级建立了1000亩以上的示范点。
近年来,盱眙县充分发挥盱眙龙虾的品牌优势、110万亩水稻面积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级生态县的山水生态优势,大力示范推广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开辟了一条绿色富民、振兴乡村的新路径,先后荣获全国生态龙虾第一县、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省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等称号。
坚持高位聚力,引领产业有序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虾稻共生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先后制定《盱眙县“十三五”虾稻共生产业发展规划》《2018年虾稻共生扩面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现代农业和龙虾产业发展扶持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统筹省市农业项目资金,优先扶持虾稻共生项目,县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龙虾产业发展。金融机构为虾稻共生量身定制“虾稻(莲)致富贷”,累计发放1850户5.32亿元,保险机构为全县虾稻共生种养户提供龙虾养殖高温、干旱、洪涝及病害等保险,切实为种养大户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
突出技术支撑,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盱眙县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龙虾产业集团与中国工程院张洪程院士共同设立院士工作站,筛选培育适宜盱眙虾稻共生的水稻品种。盱眙龙虾协会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共同组建龙虾产业研究院。黄花塘镇与省农科院合作成立虾稻共生博士服务工作站,联合开展龙虾种苗繁育和综合种养技术研究,建成洪泽湖国家级小龙虾万亩种质资源保护区。龙飞湖农业公司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工作站,开展虾蟹混养和苗种繁育研究。组建龙虾创业学院、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邀请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和省淡水所专家教授,对一线技术人员和养殖户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种养水平。同时制定和完善了《盱眙县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让全县种养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完善设施配套,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整合各类土地治理、农田水利、农村电力等资金项目,改造农田基础设施,助推产业发展。县农业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按照连片虾稻共生田间工程标准,开展土地治理,争取的资金和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县水利部门不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科学调度水利资源,有效保障了虾稻共生的水源供给。县国土部门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为引领,带动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县供电部门主动与农业部门及镇街对接沟通,建立虾稻共生电力需求项目库,做到虾稻共生发展到哪里,电力服务就跟到哪里。
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业潜在价值。充分发挥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不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和激素,产出的龙虾和大米都是绿色有机产品的优势,积极打造“盱眙龙虾香米”品牌,创新举办首届盱眙龙虾香米绿色丰收节。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赴上海、南京、北京、深圳开展专题推介活动,接连斩获首届全国优质渔米评比金奖和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等殊荣,成为虾稻共生产业新的增长极。
促进增效增收,助力乡村经济振兴。虾稻共生亩均纯收入可达3500元,较常规“一麦一稻”净收入增加2500元以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发展虾稻共生,带动了土地规模流转,加快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推动了农业园区快速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虾稻共生通过稻田工程改造、水草栽植等措施,以及控减农业面源污染,较好地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