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岁的朱文平是枝江市问安镇关庙山村人,虽然双腿瘫痪,但他硬是靠着一股子倔劲儿盘活了10亩虾池,脱贫致富,成了村里有名的“虾忙活”。
以前,朱文平头脑灵活、能说会道,是村里的富裕户。但2001年因意外事故导致双腿瘫痪,丧失了劳动能力,加上母亲患上慢性病,家庭生活极为拮据。后来,他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不能走路了,但朱文平从不甘心人生就此消沉。种水稻劳动强度小但收入低,种荸荠收入高但劳动强度大,自己双腿瘫痪根本干不了。反复琢磨、权衡之后,朱文平将目光盯上了小龙虾养殖。
2017年,村里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专门养小龙虾。朱文平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徐家强:“我想入社养小龙虾脱贫致富。”“这个想法很好,我们支持你。”徐家强果断回答。
说干就干,2017年底,朱文平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承租了8亩地,加上自家的2亩地,改造成三口堰塘养小龙虾。村里又出资5000多元帮朱文平挖了一口灌溉水井、购买抽水机和抽水胶管。为养好小龙虾,朱文平认真钻研养殖技术,每天必看电视上的科普节目,将看到的小龙虾养殖经验记下来,还多次向合作社的养殖大户学习取经。
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却不尽相同。2018年初,朱文平投放了数百斤虾苗、种植了水草,在一部分虾苗蜕壳的时候,他按照书上说的,两天没有给虾子投放饲料,没有达到蜕壳期的幼虾把还未长好的水草一扫而光,没过两天,缺少水草遮阴的虾苗大量死亡。
实践出真知,在一次次的摸索中,朱文平逐渐掌握了养殖诀窍。“堰塘水深要保持在1.8米左右,水深了虾子缺氧、水浅了温度高。堰塘加井水不要在白天加,晚上10点以后加,这样水温比较接近。虾子出现尾扇红肿、内含液体呈现水泡,这是烂尾病要及时打药防治………”
养虾既要懂技术,更要吃苦耐劳。朱文平一有空就围着堰塘转,到了夜里还要转两次。看到他腿脚不便十分辛苦,亲戚主动来帮忙养虾,朱文平负责技术指导。
5月底的一天,下起了瓢泼大雨,堰塘水位快速上涨,朱文平请邻居帮忙把抽水机放入堰塘进行排水。当天夜里,他整宿未眠,一手划着轮椅一手拿着手电筒,冒着大雨在堰塘边来回挪动,随时关注着水位变化。经过一夜奔波,堰塘没有发生漫堤,水位始终保持在1.8米左右,终于保住了数月来的辛勤劳动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朱文平今年春季第一次投放的虾苗终于见到了效益,到6月上旬已经卖了4.8万元,刨去虾苗、饲料、人工成本,还净赚2万多元。“别人一般每季每亩投放虾苗40公斤,我有经验懂技术,夏季投2次,并且每亩投放虾苗在50公斤左右,这样可以增加产量和收入。”朱文平笑着说,“明年依靠虾的自我繁殖,就不需要投放虾苗了,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尝到养虾甜头,他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明年将与周边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15亩,后期还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到50亩,预计年养殖收入可达到20万元。他还寻思着成立一个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aysz01.com/archives/55095.html